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蘇州拙政園為什麽叫拙政園?

蘇州拙政園為什麽叫拙政園?

拙政園的歷史沿革

【明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園初為王所建,因晉代《閑居》中的壹段話而得名“拙政”:“建室種樹,自得其樂...灌溉花園,為早晨和晚上提供食物...這也是我拙政園的政策”。有壹個聰明的想法,簡單的人負責自己的花園。

據史書記載,最早是王委托畫家設計的,文的《拙政園圖》、《拙政園記》、《拙政園賦》等傳世,完整地勾勒出了園林的景觀和風貌。當時園區面積約13.4公頃,比較大。園中多隙,中間有水,化沼為池,池闊蔥郁。有繁花塢、壹雨軒、芙蓉和軒、檻、池、臺、塢、溪,景點365,438+0。全園滿是野竹林,充滿山川,貼近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自然野趣。

據在《王拙政園》中的描述,他初建此園時,發現此地地質松軟,水多,濕氣重,不宜造房。因此,文徵明以水為主體,以植物為輔,因地制宜地設計了各種景點,並將詩畫中的隱喻放到視覺層面。園中還有不少文徵明的對聯和詩詞,其中“五竹幽亭”中的“借清風明月,看流水,看山色”最能襯托出園林的意境。此外,花園裏種植的紫藤據說是文徵明親自栽種的。可以看出,文徵明非常喜歡植物。有學者分析,31景點中,有壹半以上都與植物及其含義有關。

經歷——壹百二十多年後,崇禎四年(公元1631),荒廢了近三十年,變成土堆廢墟的東園,歸侍郎王馨漪所有。王善畫山水,精心經營,整理溝壑溪谷,加以恢復,並將“卓正”改名為“歸園”,取陶淵明詩之意。

清順治十年,陳智林買下此園。1662,拙政園被沒收。康熙初年,這裏曾是將軍府和軍路博物館。後來,它被送回陳智林,賣給了吳三桂的丈夫王永寧。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築物,堆積了山丘和山谷,園林的形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康熙十八年,任蘇頌常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江白接管了這座園林,並略微改變了園林的規模。東邊的院子被分成了兩部分:中間和西邊。

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忠君李秀成將此園作為蘇州的重要基地,改建成忠君宮。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張接手此園,改稱“蔔園”。當時拙政園的腹地縮小到1.2公頃,張對很多細部進行了整修,從而奠定了今天拙政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