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是在中國各地眾多運河的基礎上疏浚形成的。自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鑿漢江,是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的壹段大運河。後來秦時開通了靈渠和漢槽渠。魏晉以後,先後開鑿了白溝、平陸運河、家後運河、陸濤運河、破崗瀆運河、桓公渡運河、洋口運河,西至關中,南至兩廣,北至華北平原。
這些人工運河與自然河流交織在壹起,可以到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條廣闊的水道為隋唐時期開鑿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在這些地方運河的基礎上,隋朝將其與壹些自然河流串聯起來,形成了隋唐大運河的初步面貌。
然後唐朝進壹步疏浚挖掘隋唐大運河。主要疏浚邊渠、韓溝、江南運河,挖掘治理黃河丹巴水道、斜泄水道、靈渠、分水水道。通過唐朝的努力,使整條運河的幹流和支流順利連通,水運事業日益繁榮。
那麽什麽是京杭大運河呢?京杭大運河實際上是隋唐大運河的變形和改造。兩者既有重疊,也有區別。從概念上講,它們屬於兩個歷史階段。所謂京杭大運河,是在元代運河改建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運河概念。元朝以後,都城從洛陽遷到北京。
國家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必然會對航運需求產生很大的影響。元代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對大運河進行了大分流,將隋唐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橫運河建成了以大都市為中心,以杭州為南面的豎運河。至此,京杭大運河的雛形形成。經過明清兩代對運河的整修和挖掘,逐漸形成了世界上最長的古運河,現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可見不能把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混為壹談。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呈成人字形貫穿南北。京杭大運河是連接北京和杭州的南北縱向走向,長度比隋唐大運河短。他們屬於不同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