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派人發傳單,發動群眾,讓他們明白“不消滅日寇,國家不得安寧”的道理,然後建立抗日總會,先後發展會員300多人,發展* * *黨員,成立哈達河黨支部,成立哈達河區委,籌集資金,沒收反動武裝槍支,與日本鬼子進行鬥爭。
1934年4月,中國密山縣委在張老蔡穎召開密山抗日遊擊隊成立大會,吸收哈達河抗日救國會青年骨幹。雖然武器裝備簡陋,但這支隊伍立足於張老蔡穎和哈達河、紅衛村,點燃了密山、集寧抗日鬥爭的熊熊烈火。
根據密山縣委張老的決定,密山抗日遊擊隊先後向哈達河偽軍第二段發起進攻,智取了哈達河著名大地主沈子軍的槍支彈藥,伏擊了林縣稻谷公司自衛團,擴大了遊擊隊隊伍。1934年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活動於勃利縣、饒河、虎林的炮手溝、紅衛村、正陽村。短短壹年時間,經歷了10多次抗日戰鬥,戰鬥特別激烈。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也使紅衛村民走過了支援前方、制作軍鞋、做飯、送軍糧的艱辛歷程。
當時抗聯四方面軍的戰士,張玉軍活著的老人,在東北段和紅衛村作戰,沒有村民的幫助和支持是不會勝利的。
紅衛村民不僅為支援前線、抗日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反對日本統治、從事抗日暴亂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