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農歷8月16日至8月18日,太陽、月亮、地球幾乎在壹條直線上,因此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與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太陽)質心運動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球(太陽)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理位置:與錢塘江喇叭形河口有關。錢塘江南岸柘山以東近50萬畝填海造地,像半島壹樣堵住了入海口,使得柘山到錢塘江外側12公裏的河段,看起來就像壹個小肚子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100公裏,到外側12個斷面只有幾公裏寬。河口東部河床突然擡高,灘淺。當大量潮汐從錢塘江口湧入時,由於江面迅速收縮,
其次,與錢塘江下的泥沙淤積有關,泥沙淤積阻擋、摩擦潮流,使潮流前坡陡緩,從而形成壹波追上前浪後的壹波,壹波與另壹波重疊。
風向:沿岸常吹東南風,風向壹般與潮汐方向壹致,有助於潮汐走向。
擴展數據:
錢塘江位於中國浙江省,最終流入東海。其口潮為錢塘潮,聞名天下。每年都有許多遊客來觀賞這壹奇觀。
歷史淵源
錢塘觀秋潮早在漢魏六朝就已成為壹種風俗,唐宋時期更為盛行。相傳農歷八月18,是潮神的生日,所以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規定這壹天要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師,後來彼此習以為常,8月18日逐漸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在《酒泉子》中寫道:
長長的觀潮回憶,滿滿的人爭著看江。我懷疑大海空空如也,四面擊鼓。向濤,弄潮中的弄潮,挺立著,讓紅旗壹直濕著。不看幾遍夢,還是心寒。
這首詩是那些年“弄潮”“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錢塘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