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村,位於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官江畔,始建於明代。原為明末戶部尚書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擇“白雲集”,故稱白雲先生,死後葬於此,故名“白雲村”。
清康熙七年(1668),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代表人物黃宗羲應萬泰之邀,先住在萬泰廣濟街,後遷至延慶寺,康熙九年(1670),遷至白雲莊講學,開辦“見證書院”。清乾隆年間,黃宗羲的私人弟子全王祖,為了與黃宗羲在紹興的“證人書院”相區別,被封為“尚勇”。黃宗羲(1610-1695)出生於余姚黃竹浦。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他主張以儒家經典為基礎,輔以史學,以“學以致用”為宗旨,開創了獨特的學風。形成了在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學流派浙東學派,培養了包括“布依族史學家”萬斯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等壹大批學術人才。
清末,書院被廢。1934年,楊勇聚庭(宜城)等人參觀書院舊址、故居,集資恢復。目前,白雲村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見證學院、萬故居和萬墓地組成。共有四座建築,面積約650平方米,其中有兩座建築在朝東、朝南的人字坡硬頂上,還有壹座明代的平臺門。當代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為臺門題寫“白雲村”,廊上懸掛全的《白雲村對聯》。村裏還創辦了“浙江學術文化展”和“萬歷史文物展”。書院西側為萬邦福、萬思軒、萬思昌、萬士表墓。萬邦復墓前有壹座明代石牌坊,題“明都督萬公真藏”,墓前有壹塊表,墓中有壹對石馬,還有黃宗羲寫的墓誌銘。
白雲莊不僅是黃宗羲的講學之地和浙東學派的發祥地,也是浙東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萬斯同、萬斯達等人的故居。
地址:寧波市海曙區前鋒村官江岸34號
類型:名人故居墓地/墓地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8:30-16:30
萬斯同(1638或1643-1702)是清代歷史學家。字姬野,號石園。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康熙十七年,他口若懸河。死在後門的人私下說。文珍。和他的兄弟四達* * *是黃宗羲的弟子,黃宗羲是同齡人中最年輕和最聰明的,他們是黃門高的弟子。他的專業是歷史。明史第壹任總統許想推薦參加布政使歷史局,但如果不推薦,他就要擴大家族。張玉書、和王相繼出任總統後,均被延期。萬斯同客居京師江萬斯同詳細++
萬斯達(1633-1683),清代學者。字崇宗,別名棕人,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因腳病致殘。萬泰的第六個兒子。《生死場》裏,我不關心科舉行業,我教學生自給自足,除了讀書,我壹無所有。我試圖帶著我的小兒子萬晶,我在武林,所以我承擔了貧窮的責任。自康熙六年起,萬斯達與十余名學生壹起,師從黃宗羲。他曾經在寧波創辦過壹個講座,壹度贏得朋友如雲,質疑問難,稱得上是極其紅火。他深入研究經典,“以為不經則不經,不悟則失註,更詳則++。”
黃宗羲(1610 . 9 . 24-1695 . 8 . 12),漢族,浙江省紹興地區余姚縣人。字太沖,字德兵,名南雷。學者稱之為利州先生。明末清初的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林東七君子”的長子黃遵素。與顧、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他的弟弟黃宗炎、黃宗輝並稱為“浙東三黃”;黃宗羲,與陜西李_和直隸榮成孫奇峰並稱為“天下三大家”,是“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白雲街:白雲街位於寧波市中心海曙區西南角,因西北董哲學派發源地白雲村而得名。轄區所在的原行政組織發生了多次變化。1958成立邕江人民公社,後改為邕江公社西南管理區。1978五月更名為西郊人民公社。1983變更為西郊鄉人民0。8月,1996,在聯豐村、前鋒村、姚峰村、永豐村(部分自然村)、望春橋村橋龍自然村成立海曙區白雲街道辦事處。轄區東連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