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本身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比例基本相同,所以是白色的(其實黃光帶略強,所以是黃白色)。
但太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會發生散射,散射光與波長有關。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散射較多(所以天空是藍色的)。早晨,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很厚,散射強烈,其余的陽光是紅色的。
太陽光譜中波長從長到短的順序是紅、橙、黃、綠、藍、紫。在早晨,波長較長的前三種光斜向穿過遠距離大氣時,可以繞過大氣中的塵埃,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所以我們早晨看到的太陽是橙紅色的,這也是我們通常用紅色來表示警戒色的原因。
後三種波長較短的光遇到大氣中的塵埃會發生散射。早上我們看到的地平線上的大氣更厚,更多的藍綠色的光散射到大氣中,所以我們早上看到的天空是深藍色的。中午時分,太陽光穿過大氣層的距離較短,光線基本可以穿過。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是白色的,天空的顏色會變淺。
1.在早晨或傍晚,太陽的高度角是壹天中的最小值,當太陽光線到達觀測點時,是斜入射的,此時穿過的大氣厚度是壹天中的最大值。大氣可以減弱太陽輻射,主要是通過反射、散射和折射,讓減弱的太陽光線感覺暗淡了很多。大氣對太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散射最強烈,所以我們的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這是散射壹些太陽光的結果。早晚大氣最厚,散射藍紫光最強,而波長更長的紅橙光穿透力最強,可以透過大氣被人類看到。所以,早晚的太陽不僅弱,而且紅、橙、黃。
2.中午太陽的高度角是壹天中最大的,光線到達地表的距離也最短,大氣的削弱作用也最弱。因此,在中午,太陽的光線是最強的,它所看到的白光通常被稱為可見光。其實不是白色,而是由紅、橙、黃、綠、藍、紫七種顏色組成。在陽光下,七種顏色可以被物理棱鏡分開,彩虹的七種顏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