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語言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文字是交流的重要標誌,教育是交流的重要內容。思想道德教育既包括言傳身教,也包括自學,後者體現了文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
其次,漢字本身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在三個方面:漢字的功能體現思想道德教育,漢字的構形蘊含思想道德教育,漢字塑造的文化蘊含思想道德教育。
漢字的功能與思想道德教育。漢字最初是為了消除交流中的時空障礙而創造出來記錄語言的,其主要功能也是語言交流的功能。事實上,漢字不僅有助於人們交流,還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因為漢字不僅是語言交流的符號,也是中華文化傳承和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帕爾默在《語言學導論》中也指出,漢字是壹種程式化的簡化的圖畫系統。它不是通過口語表達概念,而是直接表達,漢字書寫的書面語獨立於口語的各種變化。漢字的這壹特點使它在中國的社會文化團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語方言往往很難被其他方言區的人聽懂,但所有方言區的人都能聽懂用漢字寫的文告。壹個學習古希臘文學的學生,需要掌握很多方言才能欣賞荷馬、莎孚、希羅多德、德摩西婭的作品,而壹個學了4000個左右漢字的學生,卻能讀懂中國四千年的文學。
漢字的形體結構本身包含著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善為目的的倫理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道德教育,建立了完整的道德倫理體系。《論語》說:“仁者愛人。”《說文解字》說:“仁,親和。”。很明顯,“仁”字的產生是基於人性的,它為人類的群際關系體現了壹種溫暖的群際關系。此外,“善”、“美”、“和”、“恕”等造詞方式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信仰。宗教和宗法文化等其他問題在漢字中也可以清楚地找到,這是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題。
漢字塑造的文化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和內容。比如書法篆刻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聯如“風雨之聲,讀書之聲,耳聞之聲,國事家事,無不牽掛”,“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壹百二十秦川終為楚;奮發圖強,不負眾望,三千甲吞吳,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