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研究中心:安順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安順試驗區發展研究中心;
省學會:貴州省屯堡研究會;
省級特色實驗室:功能材料與資源化學實驗室;
校級研究中心:安順實驗區發展研究中心、民族民間工藝研究所、心理健康指導與研究中心。“道安薛樂李順杜行”道安薛樂道安取自“安貧樂道”壹詞。在《論語》中,孔子把自己的弟子顏回作為“窮則生,樂則樂”的典型。心安就是人能把心放在“道”上,因道而安,對道心平氣和。
學會快樂,出自論語永業:“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孔子的《論語·學而篇》說:“君子不食足,不安生。如果他對事物敏感,說話謹慎,他就會見多識廣,求知欲強。”好學是“正道”,樂學比好學更是“正道”。
“心平氣和”與“樂學”的結合,就是“道問學”朱《中庸註》對“道問學”的解釋:“道問學,所以知乎道體之精。”只有在學習明燦·道之後才會開悟,變得博大精深,然後變得從容理智。循理,即循理,出自《關商》:“所以不交正分而有理,有理而不虧,謂之道。”引申為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順應時代發展。
《禮記·中庸》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忠信。”就是在知、問、思、辨的基礎上實踐知識,達到“知行合壹”。
“合乎邏輯”和“信實”的結合就是“知行合壹”。王陽明:“不知而不為,知而不為,只是壹個未知數。知道什麽是真,什麽是真,就會去做。知道什麽是清楚的,仔細的,就知道了。”。只有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強調修養,學以致用,才能有所作為。
“樂而好學,理而踏實”包含了校區的“安”“順”兩個字,涵蓋了道德修養、治學嚴謹、知行合壹、勵誌成功等理想、信念和準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蘊含學校悠久歷史文化,傳承安順大學人實事求是、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鑄造時代精神,彰顯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