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2014定遠壹中初三有學生艾嗎?

2014定遠壹中初三有學生艾嗎?

定遠回族簡介

這個縣的回族人來自中國西北。元初加入忽必烈軍隊的回民(又稱色目人)奉命定居定遠。後來,徽商、學者也紛紛定居,從事工、農、商、學,散居全國各地。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在農村形成自己的村莊,在城市形成自己的街道,聚居點大小不壹。在居民區建清真寺和其他人有明確的界限。二龍、鼎城、倉鎮、三河、池河等地回族較多,藕塘、高唐、天河、果園崗等地也有聚居點。

二龍鄉位於縣城以南約30公裏,方圓30平方公裏,是該縣和該省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全鄉回族自然村59個,回漢雜居村5個,總人口7000余人。

二龍,原名藍福成,是明初梁國公藍寶石的封地。1393年,因蘭涉嫌謀反,明太祖朱元璋派軍事統帥出使蘭府城,蘭被砍死,九族滅亡。藍案平息後,王贏奉命定居藍夫市。《王氏族譜序》曰:“祖英,又名瓚,順天府大興縣直隸人,住茅小茅街胡同。明初受吳德偉指揮,因有功從二龍山出勝封侯。將軍騎壹匹黑馬,成祖嘗之,謂之。”

王贏信仰伊斯蘭教。定居後,她建立了清真寺,並將藍夫城改為“王惠崗”。

由於清真寺的建立和王興將軍生活經歷的影響,“王會崗”成為散居地區穆斯林向往的地方。他們因為天災人禍、兒女婚姻、異族欺淩而遷居定居;這裏也有商家。也有少數漢族人搬到這裏,長期居住,習慣了回族的習俗。比如鳳陽縣臨淮鎮安石,就是因為洪水,近300年前從安家莊遷來定居的。固鎮縣人喬杜的哥哥,逃到定城以南二十裏的官橋吳,生了八個兒子。他暴力打人,逃到王會崗尚同村定居,後又搬到杜威村。至今200多年了,有1000多人。全椒縣店子人,姓張,300多年前因婚姻來到王會崗定居(以上案件由90歲的回族老人杜口述)。王會崗的回族有40多個姓氏,其中王興最多,占總人口的壹半。

民國29年以前,這裏壹直叫“王會崗”。新四軍第二師政委譚震林、縣長魏、區長羅平等視察了該地區,並聽取了這裏二龍形象的介紹。譚震林幽默地說:“王會剛就叫二龍。”二龍因此得名。

定遠縣,第二個穆斯林社區,是定城南關,人口2800多人。穆、馬、楊、糜、胡為主要姓氏,以穆族人口居多,約占三分之壹。穆氏起源於天津郊區。原三兄弟為躲避明末戰亂,攜妻兒逃往定遠縣,定居城南關。兩人都有八個孩子,通過努力工作致富。分開時,每個孩子都有壹個銀元,稱為木巴卓。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又稱清教和阿拉伯教。清真寺是穆斯林宗教活動的中心。王贏定居藍夫城後,由於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徒眾多,永樂六年他親自監督修建了壹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隨著回族人口的倍增,到清朝末年,已建有七座清真寺,定城建有兩座清真寺。在節日和慶典期間,回族人民聚集在清真寺,崇拜和祈禱,聽取伊瑪目的講話和教義,並從事宗教活動。

定遠回族和中國其他少數民族壹樣,有著共同的特點:團結、鬥爭、反抗。當他們受到外國壓迫或侵略時,他們會自動組織起來,進行特殊的鬥爭。早在民國26年,二龍回民就成立了“紅槍會”和6個自衛隊,打土匪,保家衛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們肩負起保衛家園、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重任。民國27年,二龍回民在* * *生產黨新四軍領導下組建了青年隊。經過多次激戰,沈重打擊了頑固派的囂張氣焰。民國32年,隨著新四軍開辟皖東革命根據地,二龍回民成立了“穆斯林連”。他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帶著漢族兄弟轉戰數十裏,與日寇、土匪和國民黨頑固派鬥爭百余次,戰功卓著,令敵人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