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會計信息披露影響上市公司的原因分析

會計信息披露影響上市公司的原因分析

(壹)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規定是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經濟主體和新的經濟工具的出現,使得現有的法律很難跟上。比如《會計法》和《證券法》都沒有明確規定對提供虛假信息、做假賬的處罰。這種模糊、原則性的規定,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執行,那些上市公司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而鋌而走險。

(二)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

我國許多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因此存在機構設置復雜、股權結構不合理、監事會監督不力等問題。具體分析如下:壹是機構設置過於復雜,導致公司內部控制薄弱,沒有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只有公司“壹把手”說了算,導致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第二,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股東會流於形式。例如,出於保護國有資產的動機,壹些由原國有企業改制的上市公司往往國有控股或國有股占絕對優勢。結果是國有股壹股獨大,內部人控制。這種形式自然削弱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決策有用性,導致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三是監事會監督不到位。我國《公司法》雖然明確規定了監事會的職責,但對於如何充分發揮監事會的職權,卻沒有有效的操作細則,法律也沒有賦予監事會直接調整公司董事和經理行為的能力和手段。所以,監事會的監督工作,在大多數公司充其量也就是壹種咨詢和建議。在這種狀態下,特別容易造成監事會形同虛設,難以對董事會做出的決議進行監督。

(三)會計信息質量不達標,信息披露制度不規範

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往往顯得隨意、不真實、不充分。比如:報喜不報憂;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規範性,隨意調整利潤分配;中期報告過於簡單,無法進行財務分析和評價;壹些公司的財務報告沒有提供與去年同期相關的重要數據,與公司相關的市場競爭、通貨膨脹、利率和匯率變化、營銷戰略和宏觀產業政策沒有充分披露或根本沒有披露。信息質量不合格直接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規範,阻礙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四)第三方會計監督不規範

所謂第三方會計監督,是指有註冊會計師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審計監督。在證券市場中,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在信息披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資者掌握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審計的本質在於其獨立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經常做假賬,會導致虛假信息的披露,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阻礙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