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發展司司長謝表示,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中國正在加速進入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時代。
數字化轉型提速帶來商機。
65438+2月1,山東上市公司普聯軟件(300996。SZ)開盤後快速上漲,盤中漲幅達5.86%。公司是專註於能源行業管理軟件開發的綜合服務商,被東興證券分析師王建輝稱為國企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成長受益者。
在投資者眼中,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超過14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2%,行業app數量超過100萬個,建成2-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高水平建設20個中國軟件園,這些都意味著相關領域企業的更大發展。
首創證券研究員翟偉指出,2020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6543.8+0974億元,近兩年復合增長率為654.38+05.6%。但如果以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28%以上來估算,中國工業軟件市場還有5倍左右的增長空間。
同樣,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十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其中“企業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到80%,數字化R&D和設計工具達到85%”。
華安證券認為,近年來,頭部工業互聯網項目對補貼的依賴度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工業互聯網公司開始實現自我造血。“工業互聯網行業即將迎來新的拐點。”
大數據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預計規模超過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5%左右,創新能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東吳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朱悅茹認為,目前國內大數據上市公司以應用公司為主。隨著數據流通的加強,善於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有價值數據的公司將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新的業態和模式將會出現。
此前,山東已經出臺了《山東省“十四五”建設數字強省規劃》,在數字化轉型領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比如實現壹、二、三產業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覆蓋率達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源頭。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壹個新名詞“軟件定義”。工業和信息化部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姜明濤解釋說:“軟件定義是用軟件程序賦予事物應用功能和使用價值,以滿足日益復雜多樣的需求。”
姜明濤表示,要建立高端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等典型行業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組織試點示範,探索“軟件定義”的生態發展和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