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先後引進李詠礦業有限公司、鄉鎮企業公司投資開發礦產資源,引進客商建立“綠峰生態農莊”,促進客商淘汰落後產能,重新組建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1.5萬噸水泥粉磨站。挖掘“兩江”、“兩庫”、“壹關”、“壹巖”、“壹古鎮”、“壹古國”等旅遊資源優勢,制定旅遊發展規劃,積極推介旅遊資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積極推廣和普及農業科技,大力引導農民發展品牌農業。引進客商投資建立集種植、養殖、觀光為壹體的“綠峰生態農莊”。大東嵐山筍基地、下頭蠶桑基地、江左油茶基地建設不斷推進,成立了江左油茶專業合作社、下頭鐘會蠶桑專業合作社等9個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值顯著提升。
該鎮的經濟實力穩步增強。2011,全鎮工業產值達到198273900元,同比增長41.8%;農業總產值達到22759萬元,同比增長18.93%;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60萬元;招商引資達2.092億元,同比增長30%;稅收4841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750元,同比增長9.06%。
二、加強城鄉建設管理,城鄉面貌明顯改善。
城市設施不斷完善。積極完善鄉鎮“水、電、路、通訊”配套設施建設,籌資230萬元做好板塘水庫除險加固,籌資70萬元完善衛鎮供水管網,初步緩解了衛鎮居民飲水困難問題。引進30萬元建立電子閱覽室,完善鎮文化站功能。調整充實了環衛工作隊伍,加強了環衛工作管理。投資40萬元建設垃圾填埋場,進行“三面改造”,提升城鎮品質,優化城鄉環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在實現行政村道路硬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村道硬化改造8公裏。投資65438+萬元,修復下頭輪渡碼頭。投入30萬元做好“抗春旱、保春耕”和強降雨後恢復生產工作,恢復農電灌站10座,修復水輪機站4座;籌集資金300多萬元,用於加固板塘、躍進、白岱塘水庫。完成三邊輕型水利3.54公裏,補漏2.8公裏。
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註重特色的原則,切實加強村鎮規劃,搞好農村“山、水、田、林、路”改造,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村工作,創建市級生態文明村1個、縣級生態文明村2個。
“三舊”改造取得新成效。搞好“三舊”改造,成功改造230多畝,其中130多畝,受到省、市、縣國土部門好評,在省電視臺630新聞上介紹先進經驗。
三、加大民生建設力度,社會事業取得顯著進展。
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按規定做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良種、農機購置、漁用柴油、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補貼發放工作,* * *發放資金320萬元。幫助54戶貧困戶重建危房。紮實推進集體林權改革,完成實地勘界100%,完成審查發證98.84%,居全縣前列。
“兩個壹”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全力做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開發工作,確保領導到位,幫助落實責任。目前,全省5個貧困村共投入資金15萬余元,實施幫扶項目30余個。
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加強社會事務管理,做好社會救助、雙擁優撫、城鄉低保等工作,確保應保盡保。建立健全城鄉低保、城鄉醫療保險和新農保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恢復先進。堅持“三個突出”和“六個強化”,大力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再上新臺階。2011,9個村無政策誕生,“兩鎮無政策”成功創建。實施計劃生育手術478例,計劃生育率96.75%,自然增長率7.37‰,出生人口性別比108.37,獲得2011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