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辭職去了南方。壹天晚上,南陽才女苗旭鳳加我微信。苗老師現在在廈門壹所學校教書。她問我願不願意加入“承載·書寫·熱血”工作室。難道是傳說中的鐵騎兵?我怎麽能拒絕呢?我欣然同意,走進了這個團隊。
只有這樣我才能了解秦王先生。
秦老師是國內知名的班主任。他務實,壹點架子都沒有。他給我們現場講課,不厭其煩地壹點壹點講解如何寫教育敘事,如何積累素材。最讓我震驚的是他的學習。當時他坐在書房給我們講課,都是書,壹排排的,很壯觀。他笑著說:“掙的工資都偷偷用來買書了!”
沒過多久,我收到了秦老師的五本書,都是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和實踐。這些書對我幫助很大,尤其是班會的設計,分階段、分步驟,非常實用。
得知秦老師要來廣東做講座後,我今天起了個大早,約好8點見面。結果還是因為堵車遲到了。這是我第壹次見到秦先生,並在現場聽他的報告。
思維有高階思維和低階思維,秦老師的講座幾乎都是在高階思維層面。幹貨滿滿。
這幾年聽了很多名師的講座。真正的老師總是善於創新,敢於突破。他們組成自己的學校。如果說每壹個生動的案例都是壹個“樹狀”講座,那麽從單個案例延伸到普適性講座,從單個提升到系統性講座,就是“森林式”講座。後者需要深厚的教育和豐富的閱歷。秦老師的講座無疑是壹場“森林式”的講座。
換句話說,任何壹個有壹定工作經驗的老師都能說出幾個生動的案例,但系統的理論水平不是壹日之功,而是長期坐冷板凳的結果。
在異鄉遇到名師是幸運的,哪怕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