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天補鎮教育

天補鎮教育

清末民初,天補地區的教育以私立為主。清光緒三十年(1904),田埠鎮設立了第壹所洋學堂——田埠小學。民國三年至十七年,先後有利民、許娣、桃園、高橋、培才、培蒙、崇仁七所小學。到解放前夕,全鄉已有650所小學。

解放前,中學很少,只有明城中學、黃石中學、開明中學三所。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了所有學校,將其改為公立學校。1951,鎮小學另補壹天,並入會同區中心小學。1955天補鎮西黃家寨改建天補鄉中心小學,有天補學校、明德學校、建華學校,1982。1991中心校新建了兩層教學實驗樓,先後將利民小學、許娣小學、同心小學、田埠小學、桃園小學、高橋小學並入鎮中心小學。2000年建成四層教學樓,2003年新建三層多功能辦公樓和標準操場。到目前為止,所有教育設施都符合上級部門的要求。

初中教育始於1958,位於田埠鎮西部。剛開始只有兩個班,從1968開始增加高中班,成為帽子高中。中學教學儀器廠創建於1974。1975年底手搖發電機研制成功並量產。1977年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產品鑒定會上被確認為定型產品。1980年,縣革委會決定改天補初中竣工,成立黨支部。

1958,天補鎮西三裏(大石橋)開辦第壹所農業中學。開業時有8個班,14名教師,360名學生。1964成立了農機專業班,在全區6個公社招生。1977,添加學校。開設了建築學特長生班,在自然救助範圍內招收了39名學生。1962年光榮村成立光榮中學,壹年後停辦,1964年復辦,1977年開辦高中班,兩屆停辦。1962年,石在同心。1965年,陳寶龍在抗美大隊創辦培才抗美農業中學。1973王德長在寶興大隊創辦寶興農業中學。小學畢業後,我也開始帶帽子上初中班,主要有利民、田埠、許娣、桃園。

1968縮短學制,小學學制由六年改為五年,高中和初中學制由三年改為兩年,取消入學考試,改為大隊和公社推薦制。1971,秋季招生制改為春季招生,1975,恢復秋季招生制。1984,鄉黨委成立了南通第壹所鄉鎮黨校,就設在鄉政府會議室。鄉黨委書記楊應珍任校長,黨委副書記余任副校長,劉成福任專職教師。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村、企業和直屬單位的黨支部書記、黨員、建黨對象和後備幹部,培訓時間壹般在4天以上。黨校成立後連年獲得相關榮譽,65年全省先進基層黨校聯席會議在天補黨校召開,1989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基層黨校,1995、1998、2001、2004年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基層黨校。

黨校專職副校長王和平,2000-2006 54 38+0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在陣地建設上,鄉黨委高度重視。1986年投資30多萬元建設了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的教育辦公綜合樓,設置了圖書館、辦公室、活動室、閱覽室等。1998年投資40多萬元建設了壹棟建築面積近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學樓,添置了桌椅。2001、2004年分別拍攝了反映全鎮黨員教育成果的專題片《在河海之地樹碑立傳》。截至2005年,* * *共舉辦培訓班340期,培訓人員25820人,收集檔案365卷,影像資料28卷。農村學前教育始於1974,當時公社32個大隊辦了30所幼兒園。* *幼兒園老師60人,孩子近1000人,場地壹般借用民房。有的用的是生產隊倉庫,設施差,活動場地小。沒有完整的桌椅。鄉中心幼兒園班創辦於1978,借自民房教學五年。1980在縣婦聯和公社黨委的共同努力下,設置了兩個標準課桌椅。1982年夏天,他們搬進了中心小學的新教室。1984,鄉政府撥專款在中心小學東側新建托兒所,增加可移動設備。學生人數達到1741。1997年9月,鄉政府集資重建中心幼兒園,2003年10月,幼兒園資產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