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溶液噴霧;蚜蟲出現在家庭中少部分梅樹植株上,可以稀釋後用印楝葉噴灑,或者用草木灰撒在有蚜蟲的枝葉上,1-2小時後用清水沖洗。
黃褐色的天幕毛蟲吃嫩芽、新葉和帶幼蟲的葉子,在樹枝上吐絲形成天幕網,成群生活在白色的天幕上。老熟幼蟲離開天幕散開,暴食,嚴重時可吃光整片葉子。
預防方法:發現幼蟲在樹冠上聚集時,可將網簾拆除,將幼蟲燒死;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功夫EC 3000倍液噴施。
粉頸天牛是危害李樹樹幹的主要害蟲。梅花樁基的地面上,經常堆積著紅褐色的蟲糞。?
防治方法:5-6月雨後晴天的中午,尋找在樹枝上休息的成蟲,將其殺死,或用2.5%功夫乳油噴灑3000次;在樹幹內發現蟲洞後,將毒棒插入蟲洞內熏殺,或用棉絮蘸敵敵畏堵塞蟲洞;在深秋和初冬,樹幹被漆成白色。
危害梅花的介殼蟲種類繁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蚧、梨蚧、朝鮮球蚧、龜蚧、褐軟蠟蚧等。其中以韓國錐蚧最為嚴重。若蟲和雌成蟲主要在樹枝上吸汁,嚴重時削弱樹勢,造成樹枝枯死或整株枯死。也是膏藥的主要載體。蟲害發生嚴重時,蟲株率達90%,李株死亡數占總死亡數的85%。
防治方法:在5月上半月卵孵化高峰期,用50% 1000倍殺螟丹、500倍馬拉硫磷或40% 500倍乙酰甲胺磷+2000倍除蟲菊素噴灑,對若蟲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噴灑75%毒死蜱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對防治朝鮮球蟲病也有壹定效果。
紅蜘蛛是葉蟎。梅花壹般受其害,比較嚴重。危害有成蟲和若蟲的葉背面。起初傷葉正面出現黃色和白色斑點,隨後綠色面積擴大,葉片失去光澤,嚴重時呈蒼白色,導致早期脫葉。成蟎卵圓形,剛脫皮時呈紅色,取食後變為暗紅色,大小約0.5毫米,若蟲和幼蟎略小。該蟲壹年發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蟎在枝條粗皮和落葉層的夾縫中越冬,5-7月幹旱時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用25%貝樂霸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殺滅;或噴20%火山灰EC 2500倍,或噴5%尼索蘭乳劑1500倍。因為蟲體小,藏在葉背,所以壹定要仔細均勻的噴灑,不同的殺蟎劑要輪流使用。
袋蛾?即“吃貨”。危害梅花、果李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袋蛾等。幼蟲被包裹在壹個用大的碎葉子或幾根雜亂排列的樹枝做成的絲袋裏。壹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袋中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初達到幼蟲孵化高峰期,6月+065438+10月以成熟幼蟲在囊內越冬。剛孵出的幼蟲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絲下垂,隨風擴散,在適宜的梅子植物或其他植物上吐絲,形成蒴果。幼蟲藏於囊內,遷徙時以負囊為食。起初,它們以葉肉為食,離開上表皮,使葉子變成透明的斑點。長大後,它們把葉子吃成洞或刻痕,甚至啃食莖表皮和果肉。當高溫幹旱持續時間較長時,危害尤為嚴重。?
?
防治方法:秋冬結合修剪,人工除袋,消滅越冬老熟幼蟲;使用黑光誘捕並殺死成蟲;噴灑25%除蟲脲3號1500倍液殺滅幼蟲;在幼蟲高峰期,用50%馬拉硫磷1000倍液殺滅幼蟲;產卵高峰期,用濃度為20億/g的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液噴灑1000倍。
多刺蛾&也就是"胡椒"。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黃刺蛾、亮綠刺蛾、綠刺蛾、平刺蛾、平黃刺蛾、褐邊綠刺蛾等。夏季幼蟲以葉片為食,嚴重時可將葉片完全咀嚼,僅留下粗大的葉脈和葉柄,影響梅株正常生長和孕蕾開花。幼蟲身上有很多毒毛,對人體皮膚有嚴重的刺激作用,壹旦接觸人體皮膚會有強烈的燒灼感。
防治方法:秋冬季節人工剝離樹枝上的越冬繭;在成蟲羽化階段,利用其強趨光特性進行燈光誘殺;盆栽植物噴施0.3%印楝素500倍液,或25%除蟲脲3號2000倍液,或5%氟啶脲乳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