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我們可以從哪些渠道收集用戶反饋呢?
壹是壹些社交平臺,如微信、微博、知乎、貼吧、論壇等。
二是壹些應用商店,如app store、360手機助手、豌豆莢等。
第三,平臺內部渠道,如客服咨詢、反饋投訴、現場信函等等。
知道從哪些渠道收集用戶反饋,哪些信息是有價值的,哪些信息是噪音?我們應該關註什麽?
在社交平臺中,我們可以用關鍵詞+產品的方式進行搜索,收集用戶反饋。社交平臺的好處是可以添加壹些用戶,和他們進行詳細的聊天。在app store中,可以關註產品的好壞評論,收集壹些有效評論,杜絕壹些刷榜等異常行為。至於平臺內部的用戶反饋,更容易收集。
當然,收集這麽多用戶反饋有用嗎?當然不是,排除那些刷榜洗水的評論,再排除那些單純吐槽表達情緒而不說出具體功能點的。用excel匯總壹些具體的評價(壹般是收集負面反饋),分門別類處理。
接下來,我們舉個小例子。從Apple Store中拖出壹個產品,並收集其反饋。這款產品是蔡赟的小翻譯,目前是清新app在首頁推薦的。口號是邊說邊翻譯的同聲翻譯軟件。
先導出蘋果app store對蔡赟小翻譯的評價,再去掉壹些水分,如下: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讀出壹些簡單的信息:蔡赟高燒,耗電快;產品方面,翻譯支持挺好,評價高,缺點是壹些諺語、數字、長句的翻譯不高;從新功能的聲音來看,最受歡迎的聲音是增加復制粘貼和清屏功能。至於很多人提到的多語種翻譯,當然現在不做了。先把英語學好才是根本。
妳看,通過壹些簡單的收藏,壹個產品的概念就跳到了頁面上,是不是很有趣?如果我們想將反饋提交給其他同事,我們當然需要讓它更容易理解。如下圖所示:
以上是簡單的用戶反饋收集,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