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如果來到山東龍口市皇城西街,只是看到石鼎老房子的大門而不踏進去,估計也不會覺得這個老房子有什麽了不起的。是的,他們和大多數遊客壹樣,在具體了解並走進去之前,誤以為這只是過去某個有錢人家的房子。因為家財萬貫,豪宅建得面積更大,建築更豪華,裏面還有壹些擺件和古董,介紹家族的繁華。僅此而已。然而,當我真正走進我在石鼎的老家時,那不僅僅是驚喜。
是的,石鼎舊居,位於山東省龍口市皇城西街,現在占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現存房屋240間,是清代官辦式群體布局,也是中國規模宏大、舉世聞名、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建築群。然而,當我們走進石鼎的舊居並開始了解它時,我們會發現這裏的奢華是歷史上無法比擬的。
首先,石鼎家族。在過去的龍口,也就是皇城壹帶,當地人叫它“丁百萬”,這是石鼎家族的別稱。石鼎家族在清朝康熙年間開始發家致富,是壹個典當行家族。典當行、錢莊遍布全國11省市,資產相當於5400萬兩白銀,據說相當於清政府壹年的財政收入。是山東首富,故名“丁百萬”。石鼎家族不僅經商有方,而且非常重視讀書和做官。他們知道,只有幫助官、商、儒,才能富強。所以他們這壹代人“以學為官,以官護商,以商養學”。家裏有27個人在考試中被授予考生和學者。五個職稱以上的有149人。
石鼎發跡後,開始在城內外招募能工巧匠,在黃仙鎮修建府邸,始建於雍正、道光初年。石鼎的老房子,西朝東,是典型的北方傳統硬山磚木結構。建築群分為幾個院落,每個院落又由幾個四合院組成,適當密集,無縫,簡潔。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京城大宅和膠東民居的韻味,是“黃仙府”的典型代表,堪稱民居建築藝術的精華,鼎盛時期其豪華建築覆蓋了皇城大部分地區,共有3000余間。
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石鼎舊居,已不再是當年的輝煌時期。經過壹系列的發展,它現在已經成為壹個展示石鼎家族原始生活和膠東民俗的博物館,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這裏有文物14000件,三級以上文物160多件。老屋內有修復展、丁佛言紀念館,還有客廳、客廳、臥室、書房、私塾、典當行、轎子房、會計房、民俗等20個展室,是我們了解膠東地區民俗和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們現在看到的石鼎的老房子,已經不是石鼎家族最鼎盛的時期了,但是從殘存的240多間屋子裏,我們也可以窺見壹斑。如果不是歷史上的大富大貴之家,怎麽會建這麽豪華的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