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像樓上說的,接的案子多了大概也不是什麽好事。我指導學生的模式是不讓他們接手案子。凡接觸心理咨詢與治療不足三年者,不適合增加咨詢量。量大了並不會帶來收益,反而會給咨詢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似乎知道的太少,能做的太少,甚至對咨詢有壹種恐懼。而且導師的存在往往是新手選拔問題的核心,需要考什麽材料。從這個角度來說,咨詢師需要具備非常大的知識量。文史哲醫,這些都是基礎。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麽要學習文獻,因為咨詢師需要具備高效的信息整理、分析和記憶能力,尤其是通過寫作和案例分析來提高自己的信息掌握能力。這非常非常重要。我上面說的對知識的掌握,是因為我們會面對大量的咨詢師,同時人的社會經歷也不壹樣。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和咨詢師交談,才能靈活的改變。有些人提倡所謂的咨詢風格和學校,但是時間長了,妳會發現所謂的咨詢風格和學校毫無意義。因為人是活著的,知識是死的,如果妳把死的知識應用到活著的人身上,妳會逐漸看不到咨詢是怎麽回事。所以,提高心理咨詢的過程不是提高咨詢技巧,而是提高自己理解、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運用綜合知識指導、幫助和解決咨詢師問題的能力,而其他的態度和心態是基本的職業要求。
所以,不要以為妳知道的咨詢技巧越多,妳的咨詢就越有效或者越順利,其實並不是這樣。技能相當於工具。有工具不代表妳會成為高手。相當多的咨詢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是妳需要知道如何深入對方的世界,了解和理解對方,洞察問題的演變過程,問題影響的特點,問題產生的原因等等。由此看來,分析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其實這對於壹開始就學精神分析專業的人來說相對容易,因為他們壹直在練習案例分析,包括我自己的訓練,這也是我要求的。敏感和稅敏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可以幫助咨詢師掌握核心的東西,在咨詢過程中更容易與咨詢師保持最佳互動。但是,對信息的掌握仍然是核心。就像我常說的,咨詢師說的“聽清楚,聽清楚”。因為咨詢是壹個短時間、高強度的言語溝通過程(大多數情況下),咨詢師要承擔的信息量明顯高於普通談話。很多咨詢師做不好咨詢,是因為受到各種信息的幹擾,缺乏對核心信息的掌握和理解。過分追求技巧也是過分關註符合技巧應用要求的信息而忽略整個對話的壹個原因。
所以莫壹直認為自己會是壹個多兵器的高手。妳應該從掌握基礎開始,擴展到相關領域的學習。如果妳是認真的,大概需要兩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妳會繼續分析小案例,嘗試制定計劃。小案例分析,我也稱之為不完全信息分析練習。這些都是讓妳精通所有知識的實際應用。而當妳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完全咨詢的時候,妳會發現風格和技巧已經不重要了。說到底,妳就是風格,妳就是技巧。包括參加什麽培訓班,都是壹樣的。其實充其量沒什麽用,只能證明妳有多不足,而不是妳能學得多好。咨詢的研究和實踐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想省錢,就自己下載資料學習,自己多做壹些小案例。如果沒有太多想法,可以看看壹些大師的咨詢案例,也會有用的。跟著老師,當然有用,但是成本也不低。但是,只要妳有毅力,有信心,有投入,妳壹定會成為壹名優秀的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