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學生現在很難找到工作。我在網上看到壹個這樣的例子:
然而,南開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陳驍和他的同學們最近遇到了壹件煩心事。他們都接到了壹家從未投過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電話。當他們興沖沖去面試的時候,發現這家公司其實就是壹個中介,介紹工作是要收費的。陳壹之很納悶,這家公司是怎麽知道他的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的,後來才知道“泄露”的是他在網上求職發布的電子簡歷。記者從本市部分高校了解到,隨著今年大規模的網絡招聘,網絡求職導致的個人信息泄露給很多畢業生帶來了困擾。
網上招聘個人信息容易泄露。
有專家說過,現在信息在更多情況下成為商品,個人隱私資料的收集越來越有利可圖。姓名、年齡、學歷、職業、收入、身份證號等個人隱私都可能成為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對於商家來說,掌握的信息越多,潛在的消費者就越多。於是壹些人不惜通過各種手段竊取或購買他人的個人數據和隱私。隨著今年開始的大規模網絡招聘,找工作的大學生成為壹些收集個人信息的商家的新目標。壹些學生在網上發送電子簡歷後不斷打電話,要麽通知他們面試,要麽要求他們購買保險,加入健身俱樂部,甚至參加就業培訓。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許多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奈。
除了壹些求職網站,壹些高校的就業網站還沒有“設防”。記者在瀏覽本市多所高校的就業網時發現,查看學生簡歷非常容易,不需要任何註冊手續,就可以看到學生的個人經歷、郵寄地址、電話號碼甚至家庭住址。這些都可能給別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機,給畢業生帶來困擾。
關註信息安全,註意四點
有就業指導老師分析,在目前的求職壓力下,畢業生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肯定會盡可能到處投簡歷。為此,相關人士提醒網上求職的畢業生要多加小心,不要隨意透露重要信息。首先,不要在各種網站上到處填寫自己的工作信息。如無必要,不要填寫太詳細的個人信息,切記避免網上隨意填表的現象。其次,發電子簡歷時,不要輕易透露個人重要信息,尤其是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庭電話、手機號碼等。最好不要填。
還有,接到陌生公司的電話,首先要詳細了解對方的情況,比如公司的名稱、性質、經營範圍等,最好核實後再做決定。另外,壹般情況下,求職者在網上註冊自己的信息時,會有壹個“對某些信息保密”的功能,但這個功能往往被忽視。畢業生在網上求職時,不妨通過該功能註意自己信息的部分或整體保密。總之,只有樹立“防人”的意識,妳的個人隱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高校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檢查。
目前高校的就業網站都有瀏覽招聘信息的權限,校外的瀏覽者看不到招聘信息的基本內容。只有我們學校的學生有了用戶名和密碼,才能看到所有的招聘信息,包括招聘崗位、專業要求、聯系方式等等。另壹方面,當妳想查詢畢業生的個人信息時,就沒有這個限制了。網上沖浪的人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對他們感興趣的學生填寫的任何信息。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也應該對在網上發布個人信息的學生關上大門,不妨通過設置權限等方式“鎖住”畢業生的個人隱私。
但是,妳可以相信,如果妳在ChinaHR.com這樣的權威網站上,妳不必擔心泄密。在這些網站註冊的公司都有合法證書~就算妳泄密,網站也會為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