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並獲獎。曾獲首屆全國花鳥展最高獎,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秋趣》入選百年中國美展。多幅作品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美術、中國畫家等報刊發表了許多作品及其評論文章。被譽為“當今花鳥畫的少主”、“花鳥畫的革新者”。
出版了多幅高慧敏畫,高秋圖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秋曲被收入《中國繪畫百年》。山東翰墨苑畫廊推薦畫家。
在美院學習的時候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美院看李苦禪畫畫。他之所以信,灑脫,出於意,出於情,出於道,出於術,是因為他意大膽,藝高氣盛,人緣強。
老師田世光和金鴻鈞教工筆花鳥畫,畫了很多學生,發展了強調色彩風格的傾向。強調結構表現的理論對寫意有著深遠的影響。
崔子範先生給我們上了壹課。在他的畫室裏,我們看到了齊白石先生收藏的壹些精品和王雪濤的草蟲精品。從崔老師稚氣的畫風中,我們學到了筆墨精神的魅力,文化的濃縮,修養的精髓。
聽了孫奇峰老師兩周的課,教了很多演示。他的畫講究筆墨,強調趣味,簡單寫意。小寫、大意、工筆、粗繪、泛繪的藝術魅力。
當劉勃舒是中國部主任時,有壹天他走進教室,有點醉了。當他看到我畫畫時,我抓起畫筆,畫了幾筆,畫了壹只鴨子。然後我把筆扔在紙上,說“就畫吧”就走了。這個秋天打破了鋼筆的窗戶紙進行寫意,鋼筆激情澎湃,我什麽都忘了。
常去大自然,看看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心曠神怡,開闊心胸;看到大師、名家揮著手,沈著冷靜,知識淵博;聽大學的教誨,讀大書,懂大理,修心養性,遵循藝術的大規律,走大道,受大苦,大進步,成大器。
風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當壹個人的文化素養逐漸豐富,思想理論逐漸成熟,專業技能(筆墨功夫、形象塑造、形式構成、藝術表現)逐漸形成自己習慣性的語言特征,個性的符號程序,獨特的筆墨結構形式,情感化、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以及無意識、無意識追求的習慣,都在有意識地鑄造自己壹生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