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的種植條件比較苛刻。竹蓀有幾種不同的種植方式,所以種植條件會略有不同。首先,我們應該選擇壹個好的種植地點。壹般最好種植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有壹定背風坡的地方,溫濕度保持在壹定範圍內,這樣竹蓀才能正常生長發育。
2.種植方法
目前,竹蓀種植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即壓塊種植、直播苗床種植和室內箱式種植。壓栽法主要是將竹蓀壓成塊狀,然後放入土中種植,這樣種植的竹蓀更集中,生長周期更短。而直播苗床種植主要是用配置好的養分進行種植,因此菌床面積大,可以提高菌床的利用率。但生長周期太長,最後室內箱式種植需要提前做好木盒,然後倒入營養物質,再接種,這樣更便於管理和控制,能有效提高竹蓀的品質。
3、營養制劑
營養素的主要成分是木屑和麩皮,其次是1%的白糖、2%的石灰粉和其他微量肥料,約占總量的1%。然後加水攪拌,按照壹比二的原則加水,然後攪拌均勻。需要註意的是,需要每隔三個小時左右攪拌壹次,三次後即可充電。營養劑配好後,需要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收費。
4.接種管理
首先需要挑選竹蓀的菌種,然後需要穿無菌服,對接種要用的工具設備進行消毒,才能接種。接種通常以合理的時間間隔進行。壹般行距8厘米,株距6厘米左右,整齊地排列在栽培床上,最後在上面輕輕蓋壹層竹葉。
5、細菌管理
在菌絲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溫濕度、光照和空氣流通的管理。首先,菌絲長出來後,要覆蓋壹層肥力足夠的細土,再覆蓋壹層竹葉。同時,每天至少要保證菌室的空氣流通,溫度控制在24度左右,濕度控制在800%-95%之間,這樣才能等待竹蓀生長。
6.有關註意事項
首先要註意種植的養分主要是竹葉和竹竿,所以盡量不要用化肥,主要是補充壹點微量元素肥料。其次,種植溫度不能低於15度,不能高於35度。然後,空氣中的濕度不能低於70%,營養素中的濕度不能低於50%。最後要註意清理種植區的雜菌和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