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江幹流自西向東流,西部山巒起伏,地勢較高,峽谷區只有壹小塊零散的水田。東部大部分是沿海平原,有大片稻田。鰲江幹流總落差835米。整個水流的源頭是順溪。
鰲江幹流發源於南雁蕩山無棣山南,主峰海拔1124米。關於來源,壹直有起源於泰順九峰、瑞安大建、平陽獅子巖、文成鬼庫的爭議。為了確定來源,溫州市、平陽縣有關部門在1987的夏天組織專家進行了專項調查,最終確定為鬼庫。
鰲江幹流上遊為河源至平陽順溪,長19.5438+0 km。因其兩岸由巖石構成,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曲折,河床塊石嶙峋,河道狹窄,河寬50至100米,大坡度39.8‰,屬山溪。
順溪鎮至詹家埠(北岸)、孝南夏征(南岸),為鰲江中遊,全長24.7公裏,平均比降2.9‰。兩岸逐漸脫離巖石的控制,但水流依然湍急,河道曲折。河寬100至200米,谷寬200至500米。河床多為卵石覆蓋,但較陡,洪枯比變化時常搖擺,多次改道,形成太湖、東門、水頭等河間臺地。
從夏征詹家埠至河口為鰲江下遊,全長48.67公裏,為感潮河段。全斷面受潮汐影響,河床也受潮汐控制。地勢仍然是西高東低,平均坡度為0.1‰。兩岸為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河床覆蓋由砂卵石逐漸變為淤泥質粉土。河寬約200米,岱口橋至河口河寬度350至1200米。
鰲江之水貫穿整個南雁蕩山景區。鰲江發源於鬼庫源頭,流經平陽舞陽山,有壹條長長的浙南大峽谷。葛場廊橋建於清代,是浙南最陡的廊橋之壹。當水到達順溪古鎮時,河床突然打開。這是南雁蕩山的主要景點之壹,有元代的百僧殿,宏偉的三重瀑布,景色宜人的知音溪,文化底蘊豐厚的國家級文物陳氏古宅,常年籠罩在薄霧中的畫眉峰。鰲江至南巖鎮,這裏山巒疊嶂,溪流寬緩,溪流交匯,蒿草叢生,是南巖碭山的中心景區。五代時期,景區得到了開發,歷史上名人輩出,包括觀音洞、仙姑洞、匯文書院、帝嚳石慧樓等眾多景觀。
鰲江流經的地方逐漸發展出許多重要的城鎮,主要有平陽縣的水頭鎮、馬步鎮、小江鎮、鰲江鎮,蒼南縣的靈溪鎮、龍港鎮等。水頭鎮因鰲江湧潮而得名,是鰲江鹹水和淡水的交匯處。古代以運麻為特色,故江邊有馬步鎮。衡陽支流中遊兩岸是蒼南縣靈溪鎮。衡陽江支流匯入幹流的地方,宋朝侍郎蕭振捐資造船,在此設渡口,因為這裏有蕭江鎮。在鰲江下遊的拐角處有壹個臧倩鎮(已並入鰲江鎮)。在古代,它是南北客貨的中轉站。還有因河而名的鰲江鎮,因河而興的龍崗鎮,這兩個鎮都是浙江省的重鎮。
(鰲江風光圖集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