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中國被認為是強大的,因為他們人口眾多。
“可能中國很多人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壹個弱勢的形象,覺得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還很弱很窮。但是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60%到70%的外國人認為中國形象很強。強大不是壞事,說明中國人有實力。在太空技術方面,中國是第三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航母雖然建造較晚,但也是壹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其實‘實力’也是外國人眼中中國被認可的形象。”北京華通羅明信息咨詢有限公司R&D總監譚北平在介紹《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中的壹張圖表時說。
65438+2月11日下午,察哈爾學會、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北京華通羅明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新聞發布會。
北京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劉晨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趙宗鋒、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張健、中國外國研究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雲泉。察哈爾學會秘書長、高級研究員柯銀斌,北京華通羅明信息咨詢有限公司R&D總監譚北平分別就“國家形象調查與外交戰略”和“認知鏡中的自己:中國海外形象調查平臺”做了報告。
"國家形象調查是中國外交戰略的起點."
俞雲泉在致辭中表示:隨著綜合國力和經濟地位的提高,中國的國家形象和中國品牌形象越來越重要,開展國際形象調查越來越迫切。這份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將對中國的國家形象設計和公共外交具有指導意義。這項工作將繼續形成中國國家形象的持續年度發布。
柯銀斌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紮實推進公共外交”。怎樣才能做到“紮實”?開展國家形象調查是壹項基礎性工作。目前這類調查項目數量較少,調查範圍和對象也較少,主要由西方幾大調查公司或媒體主導。有很多不客觀的發現,很難全面反映中國真實的國際形象。中國必須有自己在國際社會有影響力的國家形象研究機構。
他說,國家形象調查不僅是制定大眾外交戰略的依據,也是評價大眾外交戰略的標準。可以說,國家形象調查是中國外交戰略的起點。
譚北平說,調查在網上進行,嚴格執行網上調查的國際標準。為了保證每個國家抽樣的代表性,調查對象覆蓋了18-55歲的當地居民,樣本範圍盡量覆蓋全國。該項目自2011年4月開始實施。
圍繞“中國的海外形象”,調查選取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南非、中國等7個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的受眾,樣本2359人。調查報告分析解讀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包括海外民眾了解中國的程度和渠道、中國的國家和民族形象、中國在海外的形象傳播、中國品牌和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