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是在表哥的影響下開始“炒房”的。2007年5月,表妹想買套房子給父母住。他看中了壹套總價52萬的房子,交了4萬的定金。沒過多久,因為父母對房子不滿意,表哥委托售樓處過戶。沒想到,風聲壹放,立刻有很多買家爭搶,有人出價56萬。結果不算付給中介的費用,我表哥凈賺了3萬多。
表哥賺的“快錢”讓小秋羨慕不已,於是他決定也這樣做。經過壹段時間的研究,小邱終於在去年7月以1.6萬元/平米的價格買了壹套50多平米的房子,貸款七成,月供5000多元。雖然月供占他月收入的60%以上,但他感受到的只有興奮。
接下來的幾個月,小邱每次逛社區論壇,都能聽到房價又漲了的消息。基於對樓市的堅定信心,雖然有機會以1.8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把房子賣掉,但小邱不為所動。他的目標價從1.8萬元/平方米漲到了2萬元/平方米。因為他看到旁邊壹個樓盤的開盤均價已經達到20000元/平方米,有些戶型的價格差不多是25000元/平方米。
甜蜜的日子只持續了半年。2008年元旦過後,小秋突然覺得氣氛不對。在社區論壇上,突然出現壹個16000元/平米轉讓房子的帖子。他開始瘋狂地收集關於房價走勢的分析數據,希望找到房價不會暴跌的原因。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徐滇慶在2007年的壹次演講,是小秋最想看到的預言之壹。許殿青說,購房者、擁有房屋的人、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新聞媒體都是推高房價的強大力量,沒有理由不漲。房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幾個,包括產業轉移、經濟蕭條、利率匯率上升、土地政策放松、政府幹預、金融危機等等。2008年2月,小秋家所在的樓盤三期開盤,2000元/平米的房子均價只有65438+2000元/平米左右,還有認購97折、7天內簽約98折等額外優惠。這樣算下來,三期房子的均價壹直在1萬元/平方米以下,相當於比小邱1.6萬元/平方米的買入價格下降了近40%。
“負資產”瞬間降臨小秋,讓他無所適從。
這個時候小邱不可能以超過1000元每平米的價格賣出去,就算降到9000元每平米也沒人問津。
“我想放棄它,讓它過去。”小秋無奈地說。但我在銀行壹問,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工作人員告訴小秋,斷絕表白並不明智。他給小秋算了壹筆賬:小秋的房子原本價值80萬,貸款56萬,單價654.38+0.6萬元/平方米。現在房子每平米價格654.38+0.00萬,市值只有50萬,低於貸款額度。更重要的是,如果小邱選擇斷供,那麽拍賣價格會低於市場價,壹般會有10%-20%的折扣。這樣可以收回的房款可能只有45萬元,相對於56萬元的貸款額,還差65438+萬元左右。
最可怕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銀行對按揭貸款有無限追索權,也就是說銀行還可以追回654.38+萬元的差額。也就是說,即使房子被拍賣,小邱還欠銀行65438+萬元。這筆錢必須歸還。“我不能匿名逃離江湖。”
供應中斷?這是擺在小秋面前的壹道難題。繼續供,高額的月供已經讓他不堪重負,要不是還住在父母家,他早就撐不住了;選擇斷供不僅給水漂帶來了20多萬元的首付,還產生了65438+萬元的債務。進退兩難,小秋只希望房價再漲。但是情況似乎並不樂觀。小秋說,前幾天深圳官方房地產研究中心建議政府救市。“這說明房價很難再漲了。”
小秋的女朋友說:“他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任何新聞都首先從負面角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