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第壹部分
1.晁然大廈建於元代。這是壹座有數百年歷史的著名建築。被譽為“江北第壹樓”。2008年在大明湖擴建中重建,建築寬敞拔地而起,成為泉城新地標。
2021年,在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年會上,濟南大明湖晁然樓成功加入中國名樓協會,正式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建築”。
2、登樓,南面可望體驗山川綠蔭,北面可欣賞煙雨;妳可以仰望宇宙的浩瀚,欣賞湖泊的美麗。山水園林有勝算,依托專欄了解古今文章有意義。樓內有大量根雕、匾額、對聯、書畫名家作品、石刻奇石等。,可謂五光十色,妙不可言,宛如珍寶樓。
二、第二部分
1.匯博樓位於大明湖公園東北角。始建於元初,因建在匯博橋(又稱北水門)上而得名。匯博樓的美在於登樓賞景。從欄桿上望去,南面可以看到群山,綿延如屏,郁郁蔥蔥,氣勢磅礴。
俯瞰樓下,可以看到明晃晃的湖水如鏡,原來小船搖曳,燈光倒影,倒影清晰;亭臺樓閣,掩映在楊柳之中,真是美不勝收。夕陽照在上面,把周圍的景色染成橘黃色,它的景色就叫“慧博晚照”。
2.積善樓位於大明湖南岸西側,現為辛棄疾紀念館後院。聚山就是聚山。當年,辛棄疾在杜南罷官,在江西上饒建了壹座帶湖的莊園。他的住處俯瞰著靈山周圍的群山,所以他把他的建築命名為積善樓。
濟南積善樓清末民初稱為龍飛樓,是李鴻章公祠的主體。清末山東巡撫楊世英為感謝安徽同鄉李鴻章對他的賞識和提拔,於1904在大明湖畔為他修建了這座祠堂,以示緬懷。
第三,第三部分
雪屋是李攀龍結識朋友、讀書和收藏書籍的地方。接連有三個地方。明代第七代文學的領軍人物李攀龍被尊為“宗師”,成為壹代宗師。嘉靖三十五年(1556),雪屋建在李攀龍寶山腳下,晚年又在大明湖旁的百花洲建了壹樓,又稱“雪屋”。
明朝萬歷年間,山東右使葉夢熊仰慕李攀龍,出資在趵突泉旁修建了第三雪屋,以表達對先賢的感激之情,再現了當年李攀龍先生傳詩的盛況。兩三百年後,人們捐資修繕,壹直保持到解放初期,直到1956趵突泉公園擴建時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