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寺位於龍泉山中段東麓的天成山,龍泉驛區茶店鎮石井寺內。占地200多畝的石景寺依山而建。寺廟和庭院層層疊疊,綠樹成蔭。歷來有“萬樹遮天”“半日看石經”的神奇景觀。石景寺建於東漢時期(189-214),當時柳巖和劉璋在四川被分開。這裏原是宦官私宅,後捐贈給壹座寺廟,名為“靈隱寺”。
到了唐代,寺廟開始興建,初具寺廟的規模。明代(1436至1449),湖北僧人初山大師應蜀王之邀主持此寺,並將其改名為“天成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州道士宋思仁贈寺壹部刻有金剛經,改名“石敬寺”。?
二、龍泉湖
是從閩江引水形成的中型湖泊,形似龍,總水域面積8300畝,有海岸線。龍泉湖景區以“賞花、戲水、休閑度假、培訓療養”為特色。
主要景點有:桃花島、嫦娥島、三會島、桃花溪度假村、七牯嶺、十裏長峽、瓦登寺、金戲、秦英彎、陽佛山。在龍泉湖的所有島嶼中,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是3號島。3號島主要由動物島、孔雀園、四川水電康復中心、蘭嶼、恐龍島組成。
第三,洛帶古鎮
格局可以用壹句話概括:“壹街兩廟三廳,洛帶公園博物館”,壹街七巷相連,構成了古鎮完整的交通體系和完整的防禦體系,具有典型的客家建築特色。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建築風格。
這條街從東向西彎曲,最初是用石板鋪成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鋪面後面多為房屋較深的小四合院,平房和木屋交錯。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如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會館建築群和金龍寺。壹年壹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是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
四、佛寺“落石雕刻”
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村,佛寺從天而降。在眾多的石雕中,北周文王紀念碑是最珍貴的。由於歷代推崇拓片,這塊位於落石下部、刻於北周肖敏元年(557年)的碑刻,與周圍所有的石刻顏色、深淺都不壹樣。
紀念碑高2.24米,寬1.25米。碑首是由朱雀和壹尊小浮雕佛組成的連續圖案。楷書銘文1348字,主要記述了北周政權創始人宇文泰的生平和功績。
動詞 (verb的縮寫)龍勝梯田
打破了最經典的山川組合,山與水,自然與生命完美調和。獨特的吊腳木屋和當地民族服飾與美麗的梯田融為壹體,凸顯出壹種清新原始的風格,讓人仿佛置身於少有煩惱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