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傷害
滴答聲
蜱叮咬吸血時沒有痛感。但由於爪和口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和繼發感染。某些硬蜱在叮咬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纖維傳導障礙,引起升肌麻痹,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麻痹。多見於兒童。如果能及時發現,蜱蟲就會被清除,癥狀就會消除。在中國東北和山西已經報告了這種疾病的人間病例。
傳播疾病
⑴森林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是林區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全溝硬蜱是我國主要的媒介蜱種。病毒可在蜱體內長期保存,通過變態和卵傳遞給下壹代或第三、四代,並可在蜱體內越冬。該病多發生在5-8月,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兩省的林區,患者以伐木者為主。此外,四川、河北、新疆、雲南等省區也有病例發生。⑵新疆出血熱:是壹種蜱傳急性傳染病,是荒漠牧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體是蜱傳RNA病毒。疫區的羊和塔裏木兔是主要傳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感染。傳播媒介主要是亞東鼻蜱,病原體可在蜱體內保存數月,並通過卵傳播。這種疾病不僅通過蜱傳播,也可通過皮膚傷口和醫務人員接觸急性病人的新鮮血液後由羊血感染。在我國新疆流行,患者以牧民為主,發病高峰在4-5月。(3)蜱傳回歸熱:又稱地方性回歸熱,是由蜱傳播的螺旋體病的自然疫源地,以不規則間歇熱為主要臨床特征。該病在我國新疆流行,其病原為南疆鄉鎮的桃螺旋體,乳突邊緣鈍圓的蜱為傳播媒介。北疆的野生型為拉替舍維氏瘧原蟲,邊緣鈍圓的蜱為傳播媒介。病原體可以通過雞蛋傳播。乳突邊緣鈍圓的蜱可通過卵傳播8代,可保存14年。動物主要被鼠類感染,病人也可作為本病的傳染源。⑷萊姆病:黑龍江省海林縣1985年夏季首次發現。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burgdorferi),是壹種由硬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發生在春夏季。全溝硬蜱是我國的主要媒介,壹些小型野生嚙齒動物是貯存宿主。這種疾病分布廣泛,在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都有病例報告。已證實該病在我國20個省、市、自治區流行。⑸Q熱:病原體為伯氏柯克斯體蜱。
)。這種疾病的臨床特征是突然發病。常在野生動物(嚙齒動物)和家畜之間傳播,牛羊是Q熱的主要傳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傳播,也可通過消化道和蜱的叮咬、傷口的糞便汙染感染。病原體可以在蜱體內存在很長時間,並通過卵傳播。比如乳突邊緣鈍圓的蜱,可以儲存病原體2 ~ 10年。該病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已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確診Q熱。在流行區發現了自然感染,如微小蕁麻、亞東鼻球菌和小形血蜱。(6)北亞蜱傳立克次體:又稱西伯利亞蜱傳斑疹傷寒。病原體是西伯利亞立克次體。小型嚙齒動物是主要傳染源,而邊緣革蜱是主要媒介。這種病原體可以通過卵傳播,可以在蜱體內存活2年。病原體可通過蜱叮咬或蜱糞便汙染感染。這種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都有。(7)細菌性疾病:蜱可傳播壹些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魯氏菌病、兔蜱等。
很性感。蜱能長時間保存壹些致病菌,並通過蟲卵傳播。如鼠疫桿菌在草原蜱成蟲體內可保存509天;兔熱桿菌在拉霍倫氏桿菌中可存活200 ~ 700天,因此蜱在保存這些疾病的自然疫源地中起作用。(8)異體癥:蟎蟲會傳播壹種“吞噬細胞無形體”,使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所以業內稱這種病為“無形體病”。但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和歐洲從蜱叮咬中分離出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