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喀喇沁旗。政府駐地:金山鎮。喀喇沁旗轄8個鄉鎮,1個金山街道:金山鎮、王爺府鎮、牛營子鎮、乃林鎮、梅林鎮、小牛牛鎮、10個滿族鄉(民族鄉)、西橋鎮。金天聰九年(1635),設立喀喇沁左翼旗(地方先設在官代海,後遷至南郭弄子)。
清乾隆三年(1738),在旗境內設立塔子溝會館。
乾隆四十三年(1778),塔子溝堂改為建昌縣,開始蒙漢分治:漢族屬縣管轄,蒙古族屬旗管轄。土地上有兩個行政系統,郡縣並立。
1940撤銷縣。將喀喇沁左旗改為喀喇沁左旗,劃歸喀喇沁左旗管轄。
1946年8月,喀喇沁左奇人民政府成立,結束了蒙漢分治的歷史。
1957 10國務院第58次會議通過撤銷喀喇沁左奇建制。
4月1958,1,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成立。縣委、縣政府駐地在大城子鎮。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毅蒙古族自治縣轄22個鄉鎮(場)、1個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1個街道辦事處、8個社區、186個行政村和4個子場:大城子鎮、中三家鎮、南宮瑛子鎮、龔蓓瑛子鎮。臥虎溝鄉、幹召鄉、興隆莊鄉、羊角溝鄉、油杖子鄉、東哨鄉、草場鄉、昆都營子鄉、大營子鄉、官帶海農場、大城子鎮街道辦事處、冶金鑄造工業園、利州經濟開發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成為喀喇沁中旗。從清朝到民國,喀喇沁中旗的蒙古系隸屬於卓索圖盟,漢族系隸屬於熱河省,蒙漢長期分治。清朝時,漢制歸還承德平泉州、熱河省平泉縣。
民國二十年(1931)設立寧城編制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稱寧城縣。
1945我黨建立平泉縣,包括寧城地區。解放後,先後成立寧城縣、喀喇沁中旗、寧城縣-喀喇沁旗聯合政府。
1949更名為寧城縣人民政府,隸屬熱河省。
1956年,撤銷熱河省,寧城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管轄。
1969年隨昭烏達芒調到遼寧省,1979年回到內蒙古。1983,昭烏達芒撤銷赤峰市建制,寧城縣歸赤峰管轄。縣城:天壹鎮。
寧城縣轄:天壹鎮、大城子鎮、大明鎮、二龍鎮、八裏罕鎮、小城子鎮、習字鎮、城關鎮、頭道營子鎮、熱水鎮、忙農營子鄉、五華鄉、山頭鄉、西泉鄉、鐵匠瑛子鄉、畢寺營子鄉、榆樹林子鄉、雙廟鄉、店子鄉、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