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宏觀層面
目前各地都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限購。事實上,如果妳投資房地產,很多時候房價可能會上漲,妳認為妳賺了,但是妳很難把它賣出去再賣出去。此時,房地產幾乎不能代表住宅用途,更多的是金融衍生品。本質上是理財產品,是剛性支付理財產品,流動性差。
新華社在題為《穩定房地產,嚴格調控》的文章中稱,“在經濟總體向好的形勢下,要堅持去杠桿、嚴監管,穩定房地產調控,促進開發投資理性回歸。”
與此同時,前兩天有消息稱廈門房價開始下跌。如果是普遍的真消息,個人感覺這輪房地產去泡沫已經開始了。如果只是個別現象但是媒體做了誇大不實的報道,那可能是發給想要這個結果的人。我隱約覺得市場有問題。而且杭州最近拍賣的土地也沒有太多溢價。
所以,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個人對最近壹兩年的樓市並不看好。
如果妳現在打算買房,妳該怎麽辦?我有個朋友讓我買壹手房。現在只需要60%的首付,可以放大自己的杠桿。當然投資目標是要做壹線城市最好的。為什麽?我假設如果樓市崩盤,那麽首當其沖的就是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開始暴跌,人們開始拋售手中的房子保值。那投資人的錢會去哪?妳可能會開始把錢投入壹線城市的樓市,因為他們在這輪下跌中相對安全。
第二,微觀層面
從房主的角度來看,目前陸家嘴附近有13萬的房子,但是租金20萬,年化收益1.5%。租金收益還不如普通銀行理財產品。當然,在陸家嘴買房是為了房子升值的利益,而不是租金收益。
同時,對於我個人來說,杭州下沙西地鐵站的壹套酒店式公寓是在2016年9月,G20開始前兩周購買的。單價13000元/平,面積50平米左右,整體造價70萬左右。我首付50%(公寓屬於商品房,商品房貸款只能50%,貸款利率高於普通住房貸款,上浮10-20%,最長貸款期限10年)。於是我為這套公寓首付35萬,向銀行貸款32萬,每月還3500。後來租給酒店,壹個月3900。目前我每個月還有400元盈余,壹年多了4800元,相當於35萬首付的1.37%,10年後就有房子了。
現在這套公寓可以賣27000元/平米,27000 * 50 = 135000元,假設稅費和違約金65438+萬元,還剩下1.25萬元,銀行貸款32萬,剩下93萬存銀行4.5%理財,收益465。
綜上所述,在不看好樓市的前提下,我決定賣掉杭州的公寓,套現,手裏有現金等待時機。
最後,在文章的最後,我引用了壹位投資者的話:“18之後,我靠等待賺錢。我任何時候都沒有機會。如果我沒有機會,我就躺下。”近期來看,持有現金比較安全。
或許邏輯上還有很多不夠嚴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 * *隨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