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關於如何利用敏感度造句,供大家參考。
1,送肖敏回家我就放心了。
2.蘭敏考試得第壹是常事。
3.肖敏無精打采地看著黑板。
4.媽媽幫助肖敏安頓好壹切,然後安全地打開了它。
5.肖敏總是順從他的母親。
6.肖敏沒有上大學,所以他整天呆在家裏,不開心。
7.當他看到敏感的刑警時,他立刻畏縮了。
肖敏昨天沒有回家,他媽媽焦急地等待著。
9.父母都去工作了,肖敏壹個人在家感到孤獨。
得知阿明沒有和肖敏結婚,我欣喜若狂。
11.我和他很好,但是肖敏妨礙了我們,破壞了我們的關系。
12.老師說,如果楊敏改正了錯誤,她就既往不咎。
13.下課後,老師走到肖敏身邊,耐心地回答她的問題。
14,肖敏已經康復,體重又增加了,幾乎和他生病前壹樣。
經過幾次預賽,肖敏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冠軍。
16,看到學生被家長接走,肖敏心裏有說不出的難過。
肖敏在這次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為她最近學習非常努力。
肖敏的數學很差,但她的英語在班上很突出。
19,妳壹向敏感,但這件事卻被這樣處理了。真的是聰明壹輩子,無知壹時!
20.肖敏的願望沒有實現。她知道,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中間有很多無奈。
句子是語言使用的基本單位,由詞或短語組成,能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某人某事,問壹個問題,要求或停止,表達某種感情。它應該以句號、問號或感嘆號結尾。造句有幾種方法:
1.在分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如果用“致敬”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向革命烈士紀念碑致敬。”因為“致敬”就是帶著敬意仰望。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詳細描述事物的動作、表情或形狀。比如用“沈默”造壹個句子:“教室裏壹片寂靜,再也沒有人歡笑嬉鬧,沒有人隨意走動,連大氣都不敢出。”這使得“沈默”變得具體。
3.有些形容詞可以用壹對反義詞或褒貶詞組合,強烈的對比能起到更好的表達作用。比如用“光榮”造壹句話:“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可恥。”對比“榮”與“恥”,強調衛生是壹種美德。
4.用類比詞造句,可以通過聯想和想象使句子生動。如果用“仿佛”造句:“今天特別冷,風吹在臉上像刀子壹樣。”
5.用關聯詞造句時,壹定要註意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雖然?但是呢?”句子:“雖然今天天氣不好,但是沒有人遲到。”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區分和記憶幾類關聯詞。
6.先把要造的詞展開成短語,然後完成句子。如果用“添加”造句,可以先組成“添加裝備”、“增加信心”或“增加力量”,這樣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著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融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壹個新聞事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時,新聞事件中的壹個代表詞,在網民的推動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在網絡中迅速傳播。比如李剛事件,我爸把李剛稱為流行語,用它開展的造句活動在網上傳播。比如:窗前明月光,父親是李剛;給我壹個李剛,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等。360和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我很難做決定”這句話也迅速流行起來。這種造句的特點主要是對已有詩文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