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典型的江蘇傳統生產、商業、生活消費和禮儀習俗有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三刀”(菜刀、理發刀、修腳刀,分別指餐飲、理發、洗浴習俗)、海州灣捕魚習俗、洪澤湖漁家婚俗等。
3.蘇南人重視工商業,繅絲織布,匠心獨運。也是美食民俗,蘇南人口味偏甜,愛喝茶;蘇北人的口味是辛辣的,他喜歡喝酒。
4.這也是壹種娛樂習俗。江南講究欣賞和娛樂,江北講究欣賞和娛樂並重。無錫惠山的泥人和蘇州虎丘的泥人都是栩栩如生的藝術珍品。江北鹽城、海安、東臺的面塑,既有觀賞性,又有食用性。
5.元宵節江南的燈籠精致多彩。徐州、連雲港的面燈不僅可以照明、觀賞,也是農歷二月初二年輕人強身健體的傳統食品。
擴展數據:
江蘇代表文化:
1,昆曲。
昆曲是公元14和15世紀起源於蘇州昆山的壹種唱腔藝術體系,是歌、舞、武的混合體。現在也指它的舞臺形式,昆曲。
2.洋州。
揚劇是壹種起源於江蘇揚州,成長於上海的中國傳統戲曲。它是在古代“花鼓戲”和“香火戲”的基礎上,吸收揚州清曲和民歌發展而來的。原名“淮揚劇”,30年代中期被稱為“淮揚劇”。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揚劇,主要流行於蘇北、蘇南、上海、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區。
3.揚州玉雕。
揚州是中國玉石的主要產地,玉雕工藝歷史悠久。江淮東部龍虬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玉璜和玉管,揚州漢墓出土了許多玉器,種類繁多,造型美觀,並通過雕刻,采用了陰線雕刻和淺浮雕技術。揚州的玉器工藝在唐代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宋代揚州玉雕出現了雕、修技藝,為後來特色技藝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4.蘇州繅絲編織技藝。
繅絲又稱絲雕,是中國壹種古老而獨特的傳統編織工藝,主要存在於蘇州及其周邊地區。蘇州繅絲從南宋開始成為主要產區。明清時期,蘇州繅絲依然繁榮。絲綢元素以其制作精良、簡單、優雅、美麗和美觀的特點,被列為絲綢面料中的最高品質,是最早用於制作藝術欣賞的絲綢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