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因為農業合作協會的改革,出現了壹批像老陽這樣的新型農業服務角色。它們穿梭於農業生產、供銷、信貸全過程,深受農民歡迎。
慈溪是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者。率先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傳統農業組織和服務體系面臨著如何從小合作走向大聯盟的時代新命題。"農業合作社的改革為我們提供了壹個系統的解決方案."慈溪市農業合作聯社執委會主任沈新波表示,作為全省首批“三位壹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試點縣市,通過三年建設,慈溪市16個涉農鄉鎮實現了鎮級農業合作社全覆蓋,目前正在籌建楊梅等農業專業合作社。
在農業合作社聯合改革中,慈溪在改革的實施上下了很大功夫,不斷具體化、規範化生產、供銷、信用三大合作社的具體建設內容。通過引入可操作的“3+X”實施辦法,在農業各領域搭建了壹個涉農服務平臺,初步構建了壹套具有慈溪特色的農業合作社運行標準體系,讓農民的改革看得見、摸得著。
現在,圍繞產供銷、信用三大合作,慈溪市農業合作聯社先後搭建了鎮級農業服務中心、農業信息公共服務、農產品品牌建設三大平臺。每個平臺都明確了具體的功能定位和組織架構,為慈溪農民搭建了三座連接現代農業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