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最好的回答。”
6月5438+07日,濟南市公務員招錄面試中,所有考生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某個背景下,他們問考生為什麽不創業,而是來考公。考生小何(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結合自身情況,闡述自己對職業選擇的看法,以及為什麽要做公務員。
成功回答前兩個問題後,考生小何橫掃最後壹個問題,嘴角上揚。“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回答。”
“兩年前我就想過了,”小何說。“我是壹個習慣提前思考,規劃未來的人。”
小何認為,創業需要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這是她所缺乏的。“而且,企業家需要開拓精神和進取人格。我喜歡制定計劃,腳踏實地地去執行,這是我擅長的。”
從性格和經歷兩個方面,小何說自己立誌做公務員,也是按照計劃壹步壹步走的。
“我想在體制內創新”
“性格原因”確實是壹個高頻詞。本報記者了解到,幾乎有壹半的考生將“性格”作為自己打算投身公職的主要原因。
也有很多考生不強調個性和專業性,把公務員這個職位當成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對上述觀點有不同看法。"事實上,在這個系統中需要主動性和創新性."
理科生小果(化名)在面試中表示,他申請的職位是為企業服務的管理崗位。“創業對我來說是壹種創新。當了公務員,就可以利用政策和資源服務更多想創業的人。此外,創新型政府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體制內有很多事情要做。”
針對上述觀點,記者咨詢了多位考官,並未得到肯定的回答。有考官對本報記者表示,考察學生的客觀認識、定位和職業選擇,確實是題目設置的應有之義。“不管什麽樣的觀點,都要經過充分論證,誠實可信。”
本報記者註意到,小國的采訪結果顯示,分數相當不錯。
“我父母都是公務員”
“價值觀壹定要正確”,群眾監督員雙木告訴本報記者,她通過實地觀察發現,幾乎所有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會含有* * *“謀公職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成分。
本報記者在之前的采訪中了解到,很多考生選擇當公務員的壹個重要考慮因素就是“穩定”——而本報記者在采訪現場發現,壹個考場的18考生中,只有3人大方地談到了這個原因。
還有壹個經常被提及的原因是,考生的親屬是公務員。“我媽媽是公務員。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成就感,所以我選擇了考公務員。”“我叔叔是公務員。他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為我樹立了榜樣。”
這有很多原因。考官們怎麽看待這個答案?
“不會加分也不會減分”,幾位接受采訪的考官對本報記者表示,關鍵是考生能否說清楚參加公考的原因,真實可信。
考生鄭瀟(化名)的回答得到了考官的認可,得分不錯。“我父母是公務員。我從小就住在單位大院,壹直在觀察大人。”她說,“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選擇了這條路,我未來的工作會是什麽樣,我的生活會是什麽樣。我知道這是我想要的。”
有考官告訴本報記者,“這個小姑娘(鄭瀟)回答得很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