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犯罪嫌疑人變換手法,利用固定電話、手機短信等形式騙取當事人信任,再通過銀行卡轉賬騙取錢財,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為了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範意識,現將幾種常見的詐騙案例提示如下:
1,冒充公、檢、法。騙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打電話說:“妳有壹張傳票,還沒領取。如果今天下午之前不收,法院會派人來強制執行。”在電話咨詢中,會告知受害人自己的身份證或信用卡可能被盜,從事洗錢犯罪,要求受害人將自己銀行卡內的錢全部匯至所謂的“安全賬戶”;
2.汽車退稅。騙子購買的是群眾身份證號、電話、地址、車牌號等信息。在網上冒充國家稅務總局人員打電話說事主買了車,他們可以退稅,要求事主去銀行將卡插入ATM機,按照騙子的要求操作,將自己卡裏的錢匯到騙子的賬戶上;
3.冒充黑社會。騙子冒充歹徒,打電話聲稱受雇報復受害者,但只要受害者匯款,就可以避免報復;
4假裝是熟人。騙子冒充受害人的親戚、熟人,聲稱被綁架或受傷或身患重病,急需用錢,要求受害人匯款;
5.醫保卡詐騙。騙子冒充當地醫保中心或社保局打電話稱受害人醫保卡被凍結,醫保卡可能被盜。在辦理過程中,需要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入壹定金額的現金;
6,為孩子付出很多錢。騙子冒充單身富婆,在網上發布尋找男性伴侶的信息。如果他們懷孕成功,將會得到巨大的利益。聯系騙子後,會要求受害人匯去保密費和見面費。
7.網購詐騙。騙子在QQ或網站論壇上發假的淘寶鏈接。受害人點擊後進入壹個與淘寶等購物網站非常相似的虛假網站,在虛假網站支付貨款後不會收到相應的商品;
8.預訂欺詐。騙子在QQ或網站論壇上發送預訂機票、火車票的虛假網站,受害人點擊進入與正規網站非常相似的虛假網站,在虛假網站付款後不會收到飛機票、車票;
9.“猜猜我是誰”騙局。詐騙分子在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後,隨機撥打壹個用戶的手機說“妳好嗎,老朋友?”等打招呼,讓用戶猜測身份,冒充好友進行情感聯系,然後以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等急需用錢為由,騙取手機用戶向指定賬戶匯款;
10,招聘詐騙。騙子在網站或非法報紙上發布招聘廣告。聯系騙子後,會要求受害人匯去壹定的體檢費、服裝費、保證金、押金等費用。
11,電話欠費詐騙。冒充電信運營商給事主打電話告知話費逾期,謊稱事主身份信息可能泄露,幫助事主聯系警方,誘騙事主將現金全部存入指定安全賬戶;
12當有人以和尚、尼姑、道士、香茗先生等身份乞討施舍時。或者謊稱自己有天災人禍,請識破他們的騙局,防止錢財被騙。
13.出門在外,遇到有人向妳示好、交朋友、給妳遞煙或飲料,或請妳吃飯時,要婉言謝絕,並警惕毒品的存在,防止麻醉後搶劫。3.個體經營者應警惕使用假幣犯罪。
14.遇到有人低價推銷“中獎”罐或其他中獎標誌,或場外有很多人爭相購買時,要識破他們的騙局,不要購買,防止上當受騙。
15.遇到持有外幣、金磚、金錠、金佛像、古代文物或珍貴藥材如牛黃、人參、靈芝、鹿角等的人時。,以天災人禍等原因與妳兌換人民幣,或聲稱拾得者與觀者同分,要識破陷阱,防止貪小便宜,吃大虧;
16、無理由匯款詐騙:發送“銀行賬號,請快匯款”等內容欺騙即將匯款的人;
17,利用博客、論壇、遊戲、QQ、郵箱等網絡空間發布虛假中獎消息,然後以交稅、手續費等借口行騙;
警方鄭重提醒:當您遇到上述任何壹種情況時,如果收到陌生人要求轉賬或匯款的短信或電話,請不要聽、不信、不要轉賬,立即撥打96110,防止被騙。如果遇到網上購物、網上中獎、網上理財、網上炒股等可疑信息。在網上,不要看,不要信,不要轉賬匯款。如有疑問,歡迎撥打96110咨詢。遇有上述情況不聽、不看、不信、不匯款、不轉賬,特別是不要聽信陌生人轉警或其他咨詢電話,也不要點擊可疑網頁提供的確認鏈接,務必及時撥打96110咨詢、舉報或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