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精神分析理論為指導的心理咨詢中,來訪者會不自覺地按照早年生活中建立的模式對咨詢師做出反應。在潛意識中,來訪者把自己從早年與壹個對象的交往中所經歷和發展的驅動力、防禦、情感內容和應對方式轉移給了心理咨詢師,也就是說,他把以前與他的對象的經歷和關系轉移給了現在的對象。這種現象在精神分析咨詢中被稱為共情。這是精神分析導論中給出的壹個相對嚴謹的概念。
2.移情的起源
移情壹詞歸功於弗洛伊德的貢獻。1883,Bleuel和第壹位來訪者,安娜·奧的心理治療。布洛伊爾,作為弗洛伊德的哥哥,比他大十多歲。那時,Bleuel已經是壹個非常有名的談話治療工作者。Bleuel本身就是壹個生理學家,但是安娜·歐表現出壹種非常典型的歇斯底裏,這是壹種心理失常的現象。
當時弗洛伊德還沒畢業,有機會去了他師兄的工作室,在那裏認識了安娜O,然後布呂埃爾經常和他聊他和安娜O的工作,後來在1895年,他們合作了壹項關於癔癥的研究。但在1883中,弗洛伊德通過1883中安娜O的案例,明確提出了共情的概念。
3.移情的特征
共情是主體將童年與某個重要對象互動的情感內容和應對方式復制到當前對象身上。所以它有幾個特點:
第壹個特點:重復性。童年時期經歷的壹些情感內容和應對方式被重復使用,成年後在與新對象交往時也會以這種方式重復。
第二個特點:不合適。因為這是不現實的,比如壹個人畢業後到壹家公司開始工作,遇到壹個領導。這個領導可能在體型或者眼神上比較嚴肅,但其實他並不認識這個領導,只是因為某個特征,激活了壹些童年的經歷。舉個例子,如果這個人恰好有壹個嚴厲的父親,那麽此時此刻,他會把自己的緊張、恐懼、憤怒,有時還有壹些崇拜的情緒復制到現任領導身上。
另壹方面,他和父親之間的應對方式也會被搬來用,比如會有壹些迎合,或者會有壹些暗中的對抗等等。這是不切實際的不恰當。
第三個特點:錯位。因為現在的男人不是老人,而是他把自己的感情和方式應用到了現在的男人身上,所以這是時間和年齡的錯位。
第四個特點:替換。在心理學的作用機制中,移情體現了心理作用中的替代內容,也就是說,把過去對某人的精神沖動、情緒和防禦方式復制到當前的對象上,這就是替代。
4.移情的內容:
在內容上,共情的內容很多。這個重要的人(重要的對象)所互動的所有情感內容都可以是共情內容,可以是各方面好的壞的情緒反應,具體的經歷、感受、沖動、願望、幻想、態度、想法和內容的變化,以及保護這些內容的壹些反應。這些都是換位思考的內容。
這些內容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咨詢中,來訪者的共情不僅包括對咨詢師的感受,還包括對咨詢師的無意識期待,為了維持咨詢師熟悉的內容,會做出壹些相應的應對方式。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就像角色扮演壹樣,會不自覺地重復來訪者童年成長的壹個重要時期,這是不可阻擋的,但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很容易識別的。
兩年前出版,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