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旁邊的壹室壹廳租金大概是每月2000-2500元,兩室壹廳2500-3000元。
在美國租房不劃算,還需要交地稅(包含在房租裏);承擔租賃公司的勞動;如果在合同到期前搬出,需要繼續交房租,直到合同到期或者房東找到新的租客,沒有扣稅。另壹方面,美國因為租客也變相交了房產稅,所以租售同權。當中國的租戶必須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時,他們幾乎將擁有同樣的權利。在目前的國內體制下,租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遠遠小於購房者。
壹般來說,住4-5年買房比租房劃算。網上有很多計算器,可以用來計算買房合適還是租房合適。計算器的設置很詳細。輸入房價、房貸利率、房產稅、個稅、維修費、房屋保險、租客保險、通貨膨脹率、房屋折舊率、買賣房屋手續費等。然後按確定。
我的結果是:
壹年太長了,買房肯定有意想不到的開支或者麻煩。如果能住幾年,就該考慮買房了。比如醫生、獸醫、牙醫都是高大上的職業(有壹集H在酒吧,醫生、律師、運動員講完就可以聊起來)。有的銀行給三醫職位持有者最低利率,0首付買房。所以很多我家三四口的居民還是先買個年收入5-6萬的房子,過了居住階段再把房子賣掉——當然在大洛杉磯是不可能的。
也有很多人為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在學校附近買房。孩子們住壹間臥室,其余的租給校友。孩子大學畢業後會把房子賣掉,流動性很大。
可惜他們是科學家,負擔不起。。。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不知道明年是否會有經費,是否能繼續在加州理工工作。。。如果妳明年搬到芝加哥會怎麽樣?
還是妳買不起的可能性比較大。在美國,有房產稅沒有公積金,房子需要維護,保姆費用極其昂貴,工資上漲緩慢等等。承擔家庭稅前收入5倍的房價就到了極限。
加州理工旁邊還是挺貴的,北方的altadena便宜,但是安全性不好。如果再遠壹點,通勤就要壹個小時,單程,很痛苦。很少看到住得太遠的懸浮泉科學家,因為他們既沒錢也沒時間。
謝爾頓應該是講師、研究員或助理教授,年薪8-65438+萬。他肯定沒拿到終身教職,因為有壹集得罪了院長,被停職了。倫納德和薩姆沒有教員,差不多七萬,阿米五千五。
如果是單身,每個人壹個月拿不到4000-5000以上。扣除房租,水電保險所剩無幾,首付也攢不下。賺的少,喜歡各種浪。很奇怪我能省錢。萊納德有學生貸款。
婚後龐妮壹家壹年20出頭(是L的兩倍),每個月能存3000-4000元。房價不漲就夠首付了,前提是房價不漲。。。不要孩子。。。美國人第壹次買房的年齡是33歲左右,差不多就是這個過程。
如果首付低於20%,就需要額外繳納壹份房貸險(PMI)。保費大概是每年房價的1-1.5%,按照大洛杉磯的房價大概是每年5000-8000美金。
著名圖象處理軟件
美國人也買房-& gt;租房鄙視鏈家。
我的鄰居喜歡舉行聚會和演奏音樂。有壹次,晚上九點,我在車庫門燒烤,被鄰居叫去投訴。他跟我喝酒的時候,壹邊咒罵壹邊說才晚上9點多,氣得把舊紙都放下了。壹個租房的也有那麽多事要做,老紙住在自己家裏。。。。
另外,房產投資也是工薪族很好的投資渠道。人口流入區資產增加,穩定區賺取現金流。不用說,mitbbs有地主版。
Ps的ps
阿三在家應該買得起房。問題是
首先,他沒有綠卡,資金不穩定(曾經)。如果他被迫跳槽什麽的,那就很麻煩了。可能他下壹份工作會去明尼蘇達州,然後還要在加州交房產稅,很酸。
而且,他是單身(最近幾季我都沒關註)。買房壹個人住很麻煩。買公寓很不劃算。公寓的物業費很貴。還不如租房。
對他來說,買壹套房子,然後租給L S P .小花4P進行現金交易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