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我在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留學中介的時候,幾個剛開始咨詢的大機構(我覺得大部分同學都是從大機構開始咨詢的)都說可以申請各個國家,以顯示自己機構的“實力”。可能有些學生和家長聽到的時候還挺有本事的,而且因為規模大,抱怨聲大,所以很有說服力。但是只要妳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壹旦申請國做的很多,就會很復雜,不深入。這是大概率事件。同時,無論選擇哪個國家,真正為我們服務的後期老師都是少數。我們需要做的選擇,其實就是選擇後期老師的實力水平。我們需要的是妳能在我申請美國留學的時候幫我更深入的了解和申請,拿到夢想中的學校就OK了。
分公司多,申請的國家多,我們公司人多。說白了就是吸引學生的噱頭。我在申請美國研究生的時候,比較關註留學中介濃度的測算。我還是覺得在這個領域做的更深入更專業的國家會更少。後來我在網上對比,查資料,簽了惠德。他家重點是美國和英國的申請,我就不用擔心了。而且我也對比過招聘網站上的各種留學中介,主要考慮後期老師的專業能力。也讓我顛覆了之前對壹些大中介有好感的看法。之前覺得不錯的大中介,本來招聘後期老師門檻很低,甚至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無語。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