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壹級歷史學教授——呂思勉
(1884 . 2 . 27—1957.10.9),姓名成牛、、雲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和國學大師。他們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中國近代四史”(嚴耕望)。他壹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教育,先後任教於常州附中、南通中文專修、上海私立甲類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第壹師範、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學校。曾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做過編輯。1951加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被授予歷史學壹級教授。
呂思勉史學的代表作有《鄉土史》、《魯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兩晉史》、《隋唐史》、《呂思勉讀書史註》、《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四種文字學》、《呂思勉讀書史註》。
3被毛主席稱為“國寶”——陳元
陳遠(1880.11.12-1971.6 . 21),漢族,廣東新會人。援助尼姑庵壹詞,又稱圓尼姑庵,來源於壹個毒販家族。中國歷史學家、宗教歷史學家和教育家。陳垣先後創辦了廣州光華醫學院、北京孤兒勤工儉學園和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導師。1926-1952,輔仁大學校長。1952-1971年,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在1949之前,他還擔任過史靜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館長。1949後,任中國科學院第二歷史研究所所長。他曾擔任第壹、二、三屆NPC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有《元代西域人漢化考》、《校勘釋》、《歷史禁忌舉隅》、《通鑒·胡圩·桌上筆記》等。,而陳遠的學術文集已在國際上出版。他們與陳寅恪並稱為“二史”,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四大史家”。他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歷史領域的經典。其中壹些已被翻譯成英文和日文,在美國、德國和日本出版。毛澤東總統稱他為“國寶”。
2中國學術“大師”——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享年95歲),男,筆名龔莎、梁音、妳忘了、顧雲,後稱素書老人、七方橋、素書屋、素書屋。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吳越始祖錢柳之後。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稱他為“大師”,甚至有學者稱他為中國最後壹位士大夫和國學大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四大史學家”。
1930年因出版《劉父子年譜》而成名,得到顧頡剛推薦。他被聘為燕京大學的中文講師,後來在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和江南大學擔任教授。65438-0949年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65438年至0967年遷居臺北,成為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1990死於臺北,1992葬於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80余部。他壹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大旗,在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影響很大。代表作有《先秦諸子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概論》、《文化研究的大意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此外,還有各種收集和出版的論文,如中國學術思想史系列和中國文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