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灣港口以湄洲灣為主,湄洲灣周邊有惠泉、泉港石化工業園、惠安經濟開發區、仙遊經濟開發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約315平方公裏。新的湄洲灣港區分為湄洲灣南岸的小厝港區和竇唯港區,北岸的秀嶼港區和吳棟港區。主要發展湄洲灣石化產業、湄洲灣竇唯船舶產業、湄洲灣秀嶼能源產業和湄洲灣秀嶼漿木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規劃港口總長217.3公裏,其中包括規劃港口和臨港工業岸線。兩者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內陸,擁有最好的港口建設條件。5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654.38+萬噸級船舶可在低潮時進出湄洲灣。深水岸段較多,其中北岸秀嶼水深10 ~ 16米,依托LNG項目、進口木材檢疫消毒處理區和加工區、童嘉輪胎等項目帶動秀嶼港。已建成的秀嶼3.5萬噸級碼頭和654.38+10萬噸級LNG碼頭泊位、羅瑜作業區654.38+0.5萬噸級散貨碼頭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評審和交通運輸部組織的行業評審,同意按25萬噸級船舶建造,有從世界礦石船向50萬噸級船舶發展的趨勢 碼頭主體水工建築物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的批復,南岸水深10 ~ 20m,入灣5海裏,番禺、大竹嶼、小竹嶼和小霜島呈東北-西南走向布置,形成李雨薇65438+10萬噸級油碼頭、小厝5萬噸級多用途煤碼頭、30萬噸級
實現湄洲灣港口體系壹體化,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集中資源和力量,加快海西港口群建設發展的重大決策。湄洲灣港務局將統籌南北海岸發展,統籌港口發展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建設小厝港區、竇唯港區、秀嶼港區和吳棟港區,分別以大型液體散貨、能源儲運和船舶建造為主。努力把湄洲灣港建設成為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服務中西部腹地、為臺灣省提供中轉服務、面向亞太地區的門戶港口和中轉基地,成為海峽西岸有影響力的大型液體散貨中轉、重型石化和國內集裝箱運輸的主樞紐港。同時,為加快湄洲灣港口開發建設,經福建省政府批準成立了湄洲灣港口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推進我省湄洲灣港口開發建設和岸線收儲的投融資平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