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州河水質良好——中國工業基礎薄弱,現代民族工業剛剛起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是商品出口,外資工廠在中國的數量也很少;上海的城市人口沒有激增。
2.泰晤士河水質差——工業革命後,英國現代工業迅速發展,汙染了水流;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進程,城市規模擴大,人口增加,生活汙水加劇了河流汙染。
相關材料:
材料1
1870上海租界工信部對上海附近的水進行了采樣,並送回英國進行專家檢測。結果包括蘇州河在內的12取水點水質明顯好於同期泰晤士河。進入20世紀以來,上海人口逐年激增,蘇州河水汙染日益嚴重。1925,以蘇州河為水源的上海閘北水廠被迫關閉。
當地政府多次組織清淤,提高蘇州河自凈能力。壹些商業機構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吳淞江水利會,積極配合官方部門疏浚蘇州河。但由於資金等原因,河道清淤工作時斷時續,進展緩慢。
從1924到1926,上海建了三個汙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汙水,對工業汙水亂排也進行了個別處罰。但直到1949上海解放前,上海沒有專門的排汙管理和控制機構。再加上上海政府和租界各自為政,蘇州河的汙水處理沒有明顯效果。
材料2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泰晤士河及其支流沿岸出現了許多工廠。19世紀中葉,泰晤士河開始散發出難以忍受的惡臭。面對日益惡化的泰晤士河環境,倫敦市政府建設了生活汙水排放系統。英國國家社會科學促進會和皇家藝術學會等非政府組織多次討論河流管理問題,並敦促政府幹預河流汙染。
1876年,英國議會正式通過了《河流汙染防治法》,明確禁止將廢棄物和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然而,地方政府對國家的過度幹預不滿,壹些工廠主也強烈反對。雖然人們希望改善環境,但他們對河流管理猶豫不決,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導致政府增稅。因此,泰晤士河的環境並沒有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