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青藏鐵路自青海省西寧市至* *自治區* * *市,全長1956 km,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814 km,1984 km。新建格爾木-* *段起於青海省格爾木市,沿青藏公路南行,經那赤臺、五道梁、脫脫河、鹽市坪,穿越唐古拉山,再經* * *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進入* * *境內,全長165438+。建設期為6年。設計年運輸能力為8對客車,貨流密度為500萬噸。新線於2006年6月29日開工建設5438+0。2002年,從南山口向南鋪軌。2004年,在安多南北兩個方向鋪設了軌道。2005年,軌道鋪設通過唐古拉山,全線提前鋪設。它將於2006年7月投入試運行。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線最長的高原鐵路。穿越唐古拉山的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海拔960公裏,凍土區550多公裏。沿線地質復雜,滑坡、泥石流、地震、雷擊等災害嚴重。凍土、寒冷缺氧和生態脆弱是青藏鐵路建設中的“三大難題”。
青藏鐵路被列為“十五”四大標誌性工程之壹,位列西部大開發12重點工程之首。外媒評論稱,青藏鐵路“是歷史上難度最大的鐵路項目”,“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之壹”。
隨著這條格爾木至* * * 1142公裏“天路”的成功鋪軌,世界鐵路建設史、中國作為統壹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青海* * *各省人民的生活史都翻開了新的壹頁。
國際社會將青藏鐵路稱為“堪比長城的偉大工程”。短短四年多時間,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宣告竣工,包括藏族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終於實現。這是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體現;是千百年來人類對青藏高原不斷認識、探索、親近、融合的升華。是新時期中國人以“挑戰極限,勇創壹流”的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上創造的世界奇跡。
1954年,* *和平解放僅三年,青藏、川藏公路在* * * *會師,飽受交通閉塞和世代貧窮落後之苦的西藏人民載歌載舞,慶祝雪域高原第壹次有了通往祖國大陸的“幸福路”和“光明路”。今秋十月,在* * *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世界屋脊”的大門再次打開。
青藏鐵路誕生並向世界開放,古老的青藏大地將乘著鋼鐵巨龍,駛向現代文明。
西部人是青藏鐵路的最大受益者。青藏鐵路帶來的進出藏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的增加,運價的降低,不僅可以促進三、二、壹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 * *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人民邁向小康生活提供了持續的動力。而且將進壹步加強* * *與中國各省區市的血肉聯系,增進藏族與兄弟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團結,為高原自然風光和古老的雪域文明貢獻力量。
青藏鐵路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是結束漫長* * *不通火車歷史的民心工程。建設之初,* * *高瞻遠矚,明確提出在青藏高原開辟經濟、快捷、大能力、全天候的運輸通道,建設以人為本的世界壹流高原鐵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偉大成就。面對“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等世界性難題的挑戰,廣通至大理鐵路建設者不負使命,艱苦創業,求新求變,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壹次次在“生命禁區”忍受著難以承受的生命透支,不僅以奇跡般的高速鋪就了通往* * *的鐵路,還科學妥善地處理了高原重大工程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凍土工程技術領域壹直走在世界前列,創造了數十萬施工人員因高原反應“零死亡”的紀錄,培育了以“挑戰極限、勇於創造壹流”為內涵的青藏鐵路精神,為青藏各省乃至整個中國在新世紀的經濟騰飛和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重塑與弘揚帶來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