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蘇州最近的政策不是通過官方公告廣泛宣傳,然後約定壹個時間實施。而是“悄悄進村,不出手”,各種政策調整根本不公布,直接執行。
比如昨晚我在朋友圈刷屏。今天上午,各路媒體致電公積金中心,確認蘇州公積金政策調整,這是最近的壹個案例:
在接觸之前,降低蘇州購房社保門檻、縮短蘇州二手房限售期、允許外地人在蘇州賣房後直接買房等政策,都是直接執行,沒有公告。只能說蘇州樓市的調整真的很低調。
其次,蘇州最近的政策確實頻繁,但真正能直接攪動樓市的政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殺手鐧”,還沒有出現。
兩個特點,讓蘇州樓市籠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
任何在朋友圈流傳的謠言都增加了壹層可信度,尤其是晚上得到的各種消息,像“薛定諤的貓”。
第二天早上8點之前,打電話給官方部門確認之前,這些傳言都是真假疊加,沒有辦法通過經驗和邏輯推斷出來。
在這樣的環境下,業內朋友的心態也產生了非常微妙的兩極分化,頗有意思:
壹極是樂觀派。不管什麽政策下來,都要開壹瓶香檳,喊壹聲:“蘇州樓市從此紅火!”
他們在微信群裏狂歡,積極鼓吹“樓市復興”“房價會漲”。
結合蘇州樓市的情況,妳會發現他們說的似乎有幾分道理:
蘇州的房價這幾年很穩定,甚至上了央視。
在最近的爆發中,蘇州全市的管理水平表現不錯,對接下來的“人才引進”工作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最近蘇州接連出臺的政策,即使力度不是很大,但也是壹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清楚的表明了政府支持蘇州樓市的決心。
再加上對蘇州未來城市發展潛力的看好,從長遠來看,蘇州的房子確實還是有壹定價值的。
另壹方面又顯得悲觀了很多,認為蘇州樓市目前出臺的這些政策調整影響不大。
他們心灰意冷的說蘇州樓市還是沒有太大起色,官方不會大幅度開放蘇州市場。目前來看,這些政策調整只是擦靴搔癢,對樓市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
就拿今天落地的提高公積金額度來說。稍微算了壹下發現,如果個人買壹套總價654.38+0.8萬的房子,還清首付60萬,剩下的654.38+0.2萬,調整後可以貸60萬公積金20年。按照等額本息的算法,結果是:
所以調整前公積金只能貸到45萬,需要75萬的商業貸款。也是貸款20年。如果本金和利息相等,結果是:
月供100,總還款額少2萬。
回顧最近幾個政策的放松,確實對蘇州樓市沒有特別立竿見影的效果。
比如,買房的社保要求由“三年內連續24個月”降為“三年內累計24個月”;二手房限售期由五年縮短為三年。
這些措施並沒有擴大蘇州的住房群體,甚至沒有可能透支蘇州的住房群體。
再加上經濟環境的影響,在“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大部分人的購房熱情有所下降,樓市真的不能像前幾年那樣大起大落了。所以悲觀主義者的觀點也很有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樂觀主義者毫不懷疑:現在的樓市已經不是幾年前的樣子,過去的經驗不能套用到現在和未來;
而悲觀主義者則期待樓市的逆襲,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矛盾的心態是現在蘇州地產界人士的真實寫照。
畢竟蘇州謹慎的樓市政策主要是為了樓市的穩定。
面對疫情,自然要出臺利好政策,幫助購房者和開發企業渡過難關。
“殺手鐧”遲遲不落地,說明蘇州對“穩定樓市”非常謹慎和認真。
拿蘇州樓市的壹句網上句子的格式來說,就是:
妳可以壹直相信蘇州對樓市節奏的掌控。
接下來,蘇州本地首次拍賣臨近,很多人猜測影響較大的樓市政策可能會在5月底前發布。
這壹次,蘇州不會再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