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會適度的冷漠。
(1)給“* * *愛心”放假。
②認清情緒的合理性。
(3)限制他們獲取信息。
(4)保持自己的界限。
(5)內部做“狀態驗證”
給* * *放假。
斷斷續續的冷漠只是“松開”了我們緊張的人際關系線,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聯系被“切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自己的能量“充電”,同時也向外界釋放信號,從而緩解自己的壓力。
這種“間歇性的冷漠”讓我們可以從過度勞累的感情中“休假”。當我們“帶血復活”時,我們甚至可以比過去更好地關愛他人。
2.認可情感理性
心理咨詢師張指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自己情緒的合理性。
張老師說間歇性冷漠其實有點(接受和喜歡接受承諾療法)
承諾療法(ACT)中的解離術:“當我們暫時無法處理壹些情緒、想法和感受時,試著退壹步,與它們保持距離,而不是糾纏它們,這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平靜的狀態。”
3.限制訪問的信息
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壹個時間表,每天有規律地限制自己接觸那些讓人不舒服的信息。比如新聞看多了會焦慮,可以在手機裏設置壹個APP時間限制,督促自己每天使用社交平臺接收負面信息不超過15分鐘,不超過1小時……
4.維護妳自己的邊界
心理咨詢師邵指出:
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我現在不是不尊重妳,而是在維護自己的界限。“這時候就要區分“我想做什麽(滿足對方的‘需求’”和“我該做什麽(保護自己的個人邊界)”——區分清楚之後,中間部分可以用日常社交技巧(比如忽悠語錄)來過渡。
5.進行“狀態驗證”
張老師認為,當我們擔心對朋友不積極回應會失去關系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心裏做壹個現實的檢查:我和我的朋友之間是否有足夠的信任?
如果妳因為壹兩次不回消息而失去關系,那麽妳們的關系其實是不平等的。平等的關系可以包容壹些不確定性,也可以承受我們自由表達“需要休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