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區域,每個人都會感到舒適、放松、穩定、壹切盡在掌握、非常安全。壹旦出了這個區域,人就會覺得不舒服,不舒服或者不習慣。
比如壹個習慣用右手刷牙的人,如果讓他用左手刷牙,他會覺得不舒服。比如壹個願意長期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的人,就被理解為習慣和喜歡待在舒適區的人。
現在Boma有壹個問題想拋給大家:“妳覺得妳應該做妳擅長的事情嗎?”
我想大多數人會馬上回答,妳壹定要做妳擅長的事情。是不是很難做自己不擅長的任務,每天被工作逼得懷疑人生,什麽也成就不了?
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換壹種說法:“妳覺得妳應該壹直做妳擅長的事情嗎?”
這個時候,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還堅持壹定要壹直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如果妳還是覺得壹定要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那麽妳就要仔細看看下面兩個案例。
應屆畢業生蕭艾來到壹家初創公司,開始了互聯網運營的工作。公司公關忙的時候人手不夠。沒想到被派去開始壹些項目,和PR壹起工作。
這個工作我沒做過,自然很難做。領導布置的任務還是要好好完成,抱著學習的態度。所以在公司公關的指導下,即使加班也要把委托給我的任務做好。
蕭艾是壹名新生,自然比同屆的同事成長得更快。領導也漸漸註意到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家夥。
蕭艾沒有呆在自己工作的舒適區。她雖然被動地承擔了壹些額外的工作,但也主動學習,主動進入了讓工作發展的“延伸區”。看起來對她的工作沒什麽幫助,但學習能力得到了壹定程度的鍛煉,也受到了領導的表揚。這對壹個應屆畢業生來說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梁瀟已經做人事工作好幾年了,他壹直負責培訓這壹塊的工作,而且他做得很好。
最近,由於負責招聘的同事突然離職,梁瀟自己接手了招聘工作。他不願意接觸這份工作。他覺得自己平時工作挺忙的,招聘不是自己擅長的部分。希望公司能再招人負責招聘。
負責績效的小楊接手,後來提拔人事經理,是因為領導看到小楊有跨專業的人事技能。我覺得這個位置最好留給小楊。我只想做壹個擅長培訓的人事小梁,所以失去了壹次晉升的機會。
為什麽很多人工作幾年後選擇跳槽?很大程度上,他們還是願意進壹步發展事業的。如果沒有像梁瀟那樣的跳槽意願,他們應該有壹種主動學習和成長的態度。但在案例中,梁肖本人缺乏職場恐慌感,願意壹直待在“舒適區”裏。
否則,固步自封,在職場上只能“每況愈下”。原本同班的小楊因為這種意識得到了提升,抓住了機會。
還沒走出職場舒適區的妳,有沒有被這兩個故事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