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少林寺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它是孝文帝在嵩山少室山北麓,面向都城洛陽,為安放德高望重的印度高僧巴陀而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約57600平方米。現任住持是釋永信,曹東的第47代和第33代傳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漢代禪宗的祖庭。它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壹寺”。因歷代少林僧人潛心研發少林功夫而聞名天下,被譽為“少林功夫天下第壹”。
第二,松陽書院
松陽書院的建築布局保持了清代的建築布局,現有廳堂、畫廊500余座,占地面積10084.4平方米,東西寬78.6米,南北長128.3米。中軸線建築分為五個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第壹殿、講堂、道觀、圖書館。中軸線兩側的房屋均為硬山建築,包括朱成廟、李澤堂、博悅齋、碑廊等。,保留清代建築26座108間。書院教育制度在清末被廢除。作為這壹消亡體系的文化載體,松陽書院在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和儒家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歷史古跡,它對現代教育和文化的意義也是重大而深遠的。
三、中嶽廟
中嶽廟背靠黃蓋峰,面向潘宇山,西臨山脊,東臨木子崗,四面環山,布局縝密,規模宏大。原名太師廟,清代重建後基本保留了條例。中嶽殿中軸線長650米,共有7座建築,11層。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雄偉。寺內有殿、宮、樓、亭39座,寺內有古碑73處,其中有漢代至清代古柏330余株。完整的建築布局使中嶽殿成為壹個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布局緊湊、色調和諧的龐大建築群。中嶽廟的建築和碑刻是研究舒威書法、道教史和中嶽廟宗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第四,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約250米處,是少林寺的始祖,由歷代高僧墓塔組成。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塔林,有248座磚石古塔和各種混合磚、石、磚石結構的墓塔。其形狀有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圓形和圓錐形,建造日期為唐、宋、元、明、清。
少林寺的塔林是少林寺僧人的墳墓。佛教名僧死後,將骨灰或屍骨放入地宮,並在上面建塔以示功德。塔的高度、大小、層數主要由僧人生前的佛教造詣、威望、功德的深淺決定。塔的層數不同,壹般為壹至七層,高度約在l5米以下,形狀有方形、六邊形、八邊形。有圓柱體和椎體;有線形和拋物線形;有瓶狀、喇叭狀、亭狀、密檐狀、亭狀、喇嘛狀、建築狀和碑狀塔。這些塔是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類型多樣,造型奇特。它們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書法和雕塑的寶庫。
除了壹座唐代的普通塔、壹座宋代的普通塔和壹座年代不明的普通塔外,其余均為個人塔。其中唐代的“法灣禪師塔”是塔林最古老的磚塔。它位於塔林的西北部。建於791年(唐貞元七年)。為方形單層單檐磚塔,高8米。除了塔門、塔剎、塔銘,都是水磨磚做的。塔門飾以飛和高浮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