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千紙龍與培德書院

千紙龍與培德書院

第壹,人物介紹

錢誌龍博士:培德學院國際學校校長、道和育研究所研究員、惠靈頓(中國)國際學校主任、北京中國研究中心(TBC)董事會董事、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學術顧問。

錢誌龍博士出生於上海,就讀於南洋模範中學。高中畢業後,他走到北京大學,並在美國生活了近十年後,接受了阿拉伯語言和文化的文學研究。先後獲得美國東西方中心學者稱號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傳播學碩士學位、夏威夷大學語言教學碩士學位、南加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專業為中小學教育領導與管理。

曾任美國羅耀拉大學實踐教授,美國半島國際學校小學校長,藝海教育集團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國際部主任,青年苗國際雙語學校副校長。2065438+2005年9月,正式出任培德學院國際學校校長。作為壹名教育管理者和行動研究者,他秉承培德“紮根中國,綻放國際”的校訓,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人文素養和東方審美情趣的下壹代。

二、培德學院

培德書院是壹個有趣的存在。

有人認為是私立學校,也有人將其歸為“國際學校”。但我認為,學校的性質不應該根據招生的生源來判斷。在我眼裏,培德書院是壹群教育者。對培育人、體、心、文化的追求,是超越國家的對教育的理解和實踐。——王鶴

我知道培德書院,是因為錢誌龍圖文並茂的《不同的道路》和《中西教育的同歸》。是在中產階級正在釋放對更好教育的渴望,在壹部分人已經覺醒,大部分人還存在嚴重偏見的歷史時刻,對中西教育有深刻體會的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獨白。錢誌龍說,他更像壹個呼籲者,而不是教育者。因為在中國本土國際教育充滿動蕩和混亂的當下,這樣的梳理和表達是非常珍貴的。

在羅馬湖畔的培德書院,錢誌龍是壹個有趣而有意義的實踐者,為中國教育提供了另壹種邏輯,另壹種生態,另壹種模式和可能性。

三。國際教育

近年來,國內開設“國際課程”的民辦學校和學校,以及各類教育相關的培訓機構、留學中介機構、社會實踐機構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這些湧動的烏雲,都來自於中國人對“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的堅實需求,“國際教育”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還是壹個模糊。

對於想要逃避高考或者讓孩子出國接受“精英教育”的家長來說,這樣壹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應該如何認清東西方的教育差異,通過不同的路線達到相同的目的?西方教學能提供什麽?在中國選擇國際學校意味著什麽?我的孩子能從中獲得什麽?

(2)如何考察評估壹所國際學校?如何觀察學校的課程理論、課程結構、課程模式、學生評價?國際學校通用模塊化課程在教育和學習方式上意味著什麽樣的改變?在學校,是如何改變和重建學習生活的?

(3)為什麽寫作和表達很重要?為什麽批判性思維很重要?基於項目的學習如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合作?教養和規則意識、自我意識、時間管理是如何培養和習得的?形成性評價如何激勵學生?

(4)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之間是什麽關系,如何成長為學習共同體?如何激發社區中每個人的責任感和公益意識,防止他們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選擇大於思考。有深度思考的選擇更有意義。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教育術語,我們只有了解其內涵,才能從中學習,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