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代相比,當代中原的含義有所縮小,尤其是河南大部分地區及其鄰近地區。
黃河中遊:山西大部、陜西中北部、河南中西部。
黃河下遊:河南東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
歷史上中原的邊界範圍;
北界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河北北部壹帶。
南至秦嶺-伏牛山,安徽北部,江蘇北部,
東至魯西,
西至隴東、天水壹帶
其核心是以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為中心,這是考古和歷史文獻所證明的。
中原有很多古都,特別是長安、洛陽、開封。明苗希雍《葬經翼》曾提到:關中長安,天下之脊,中原之首。河南洛陽,中原國粹。
歷史古籍中中原的界定範圍;
北界————————太原(中原的北大門),張家口野狐嶺,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區。
金《過晉陽故城書》:“中原北門好形勢,欲觀雲裏。”(晉陽即現在的太原)
明朝永樂十四年:“付偉京,中原之南。”
袁《北行嶺》:“中原南北限於西陵,野狐高於大更頂”(西陵指大馬之山,野狐為張北之野狐)。
南界——————————秦嶺-伏牛山
《典範》:“北方中原,猶在故都。”蜀位於秦嶺南麓。
東界————————淮安
《登滁州城》:“今中原之行三裏,壹玉帶穿天。”(滁州,今江蘇淮安)
西部————————甘肅隴南、天水、寧夏固原、陜西榆林。
《三國演義》:“蜀兵已到祁山,侵中原。青安仁是不是坐視不管?”(岐山位於隴南、天水,岐山的到來意味著中原的入侵)
明代《名山集》:“陜西三超也,中原之門戶。”(明代三鎮為陜西榆林、寧夏固原等三邊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