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聊天之後,四天後我因為問他壹件小事重新聯系了他,然後引起了他的註意。他可能想要壹種可能性。他對我很好,說很高興認識我,希望多交流。
第二次聊天後,他可能感覺到了壹種可能性。他送了我壹個禮物“心”,被我彈了回來。我感謝他的禮物,並要求他以後不要送我看起來像“心”的禮物。
其實說實話,經過他的兩次主動示好,我的潛意識真的接受了他。但我的意識是警覺的,對他的良好行為有了反彈。
聊完之後,我的感同身受就開始了。我開始以討論的名義和他爭論,還有壹種質疑的語氣。當時我能隱約知道這是我潛意識的壹個詭計,意在試探他的性格和態度。可惜他每次都抓的很牢,我也很有耐心。我開始覺得“被允許”了,心裏有點感動,壹股暖流。我開始對他產生性幻想,當他提到“很多人的問題都和性生活有關”時,我覺得被激怒了。從最初的抗拒談性到後來的主動,我做了壹個非常快的轉變,兩年就結束了。
解除生理需求的抑制後,我的人格開始松動,涉性人格的陰影也逐漸消散。我開始能和性心理不正常的人聊天,對他們不再害怕和反感。這是壹筆意外之財,多虧了他不純潔的動機。
後來因為壹件小事,存在感受挫。我暗暗生他的氣,準備結束和他的關系,和他說再見。他發表了壹些不安的言論,有質疑,有挽留,有祝福。第二天過來對我好點。我不理他兩天,最後我又不理他了,因為我覺得我還有留戀。
直到昨晚發生了壹件事,我徹底失望了。我感覺他壹直那麽穩重,那麽自信,和我互動,好像在悠閑有趣的玩著他的收藏。
15天整個過程的故事就是他投射我,我接受了他投射的願望,然後我從他的願望自動生成了壹個劇本。我在劇本指導的時候,他配合的很好,讓我覺得我是關系的主導,我征服了他,最後發現他才是真正的幕後導演。
綜上所述,我對我的輔導員是反移情的。然後我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投射、認同、共情、反共情產生了興趣。
按如下方式粘貼信息:
共情和反共情發生在咨詢情境中的無意識層面,無需刻意約束就能阻斷。
共情和反共情是來訪者內心劇本的表現。來訪者通過分裂和投射迫使咨詢師了解來訪者的心理內容,認同來訪者內在劇本中的角色和任務,介入來訪者的內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