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涉水於附近溪流、沼澤、稻田,漫步於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同時食昆蟲;在高大的樹上休息過夜;
留鳥,秋冬季三五成群遊蕩至低山平原;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壹窩,每窩產2-4枚卵。父母孵化和孵化。潛伏期約30天,40天後離巢。性成熟3歲,最長記錄37年。
3.棲息地:
朱鹮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區,大多與稻田、河漫灘、池塘、溪流、沼澤等濕地環境相鄰。朱鹮在野外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稻田。喜歡棲息在海拔1200 ~ 1400米的疏林區高大的樹木上。
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種群急劇下降。
擴展數據:
朱鹮的生活習性:
1,習慣
性是孤僻安靜的,除了起飛的時候,壹般活動的時候不唱歌。經常單獨或成對或成小組,很少與其他鳥類群居。動作慢,飛起來翅膀也慢。頭頸部向前伸直,足爪向後延伸,但不突出於尾部之外。他們晚上住在高高的樹上。?
2、飲食習慣
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如小魚、泥鰍、蛙、蟹、蝦、蝸牛、蟋蟀、蚯蚓、甲蟲、半翅目、甲殼類、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覓食活動是在白天。
通常在水邊的淺水區或稻田中覓食,也在泥地和地面上覓食。在地上找食物的時候,我常常走得很慢很輕。我用眼睛搜索我面前的土地。當我發現食物時,我立即用嘴啄它。在淺水區或淤泥中覓食時,我們主要依靠將長而彎曲的嘴插入泥土和水中來尋找食物。
3.移民
秋季,原在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北部和中國北部繁殖的種群,大部分將向日本南部和中國黃河以南地區遷移至長江下遊、福建、臺灣省和海南島,部分留在朝鮮越冬。然而,在中國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種群通常不遷徙,是留鳥。
分布在中國陜西洋縣的種群沒有遷徙,而是在繁殖期過後四處遊蕩。7月,壹只離開鳥巢的幼鳥在離鳥巢20公裏的地方被發現。
百度百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