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自動控制和知識密集型生產工具的信息化。
2.通過對生產行業、部門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動控制,實現社會生產力系統的信息化。
3.通過通信系統、咨詢業和其他設施實現的社會生活信息化。
擴展數據:
壹級企業的管理者主要是經驗豐富的民營管理者。他們曾經熟悉企業的車間管理,包括企業家、所有者、決策者和執行者,但缺乏對計算機技術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了解。而且壹些企業管理者因為業務負擔嚴重,往往對外界的宣傳推廣漠不關心。
其他企業對政府發起的信息化推廣並不熱心,也有不信任。這些企業在遇到環境變化時,往往會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不僅成為社會的負擔,而且企業自身也很難分析失敗的原因。
第二層次的企業面臨著系統升級和系統集成的困難。首先,他們主要依靠壹個信息主管來開發基於人工操作系統的MIS系統。CIO擅長規劃和把握各部門管理者的需求,但在開發的MIS中很難體現集成管理思想。
其次,這些企業與外資企業相比知名度不高。壹方面,國外的ERP軟件公司並沒有把他們當作潛在客戶來開發,派人去調查他們的需求。另壹方面,國內大部分ERP公司由於人力成本高,只給這些企業郵寄壹般的產品宣傳資料,使得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和信息總監成為企業信息推廣的“真空地帶”。
第三級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主要是形成電子商務社區,因為第三級企業的信息化主題已經從企業內部擴張轉變為外部客戶和供應商,建立企業與供應商、經銷商和其他商業企業或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是他們的迫切要求。
由於建立網絡和推進下屬供應商信息化的投資巨大,不是壹個企業能夠完成的,迫切需要政府出面改善投資環境,建立信息高速公路。